返回列表 发帖

[转贴]难忘的回忆----老兵回家(三)温馨的家------ 青岛老兵南下小分队记事

转贴                   作者:于海峰律师

    ......

      我们与沙埕港擦肩而过,沿着同江至三亚国道主干线奔往福建。福鼎分水关至宁德城关段高速公路全长141公里,双向四车道,本高速公路要通过多处隧道,十分壮观,隧道的通风及照明很有现代气息。行进中,我们感触最深刻的是浙江和福建段的国道及省道,行车很舒适,当年崎岖的盘山路,如今已有由隧道替代。给我们回家路带来极大的便利。
      现21支队驻防地在宁德飞鸾, 4月13日我们到了部队指挥机关,回到了家。
      这里原来是海军福建基地司政后机关所在地,著名的开国将军康烈功曾在这里担任福建基地的司令员,及政治委员。1969年曾在这里担任宣传处处长韩永才和副处长的万九如,曾培训过许多的新闻战士,后来韩永才调到了21支队;万九如晋升东海舰队宣传部长,驻闽海军基地政治部副主任,海军文化部长,海军指挥学院政治部主任,海军少将。
      当晚,21支队政委林云存亲自接待了我们,到场人还有叶主任(21支队政治部主任)、倪副主任、牟副参谋长、宣传科蒋科长。
      林政委设宴招待,十分热情,欢迎我们回家看看,他郑重的表示,不但欢迎老兵回家,也欢迎老兵带着家属一起回家。你们都是老同志,在部队时作过不少的贡献,在你们的青春时代,你们在这里流血流汗,部队的点滴建设有着你们一份功劳,我们也想你们啊!你们回到这里如同到了家;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同全国一样,有着日新月日的变化,欢迎老同志回部队看看,也欢迎你们到福建各地观光浏览,我们会尽可能提供便利------
        在这里,我们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祭奠1.29事件遇难者,其次,到三都、礁头和港口军营故地去寻故。
     4月14日上午,21支队政委林云存及宣传干事陪同,专程到1.29事件遇难者墓地献了花圈。仪式为全体默哀三分钟、三鞠躬。
      这里安葬着12名亲密的战友,墓丘前竖立着烈士墓碑,墓碑上铭记着十二名烈士的名字。孙济洲(副大队长)、陈志良(三中队队长)、陈德林(副中队长)、宋文斌(副中队长)、梁金玉(轮机长)、张志敬(信号班长)、陈志刚(前舱机电班长)、王永华(枪炮班长)、周振海(电航兵)、黄水槐(抢炮兵)、卢先华(信号兵)、刘金福(鱼雷兵)
      上述优秀壮士,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不明不白的被同一个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所暗算。
      这是一起艇沉人亡极为严重的意外事件,被确认为海军1.29事件。1.29事件造成了包括一名副大队长,一名中队长两名艇长干部战士计合12名指战员葬身海底,一条携带两条鱼雷的鱼雷快艇因爆炸而粉身碎骨。
      当年海军政委李作鹏下的结论是,“政治的典型,坏事的尖端,坏透了,糟透了”。其后果,可以说是建国以来海军最不幸的事件。曾经军委保卫部通报全军的保卫部门。
      1.29事件的发生,几年来成为海军福建基地全体将士议论的中心,直至如今老战友聚会,1.29事件仍然是战友们回顾往事无法回避的话题之一。因为12.9事件涉及到永不忘怀的亲密战友无辜死去,涉及到在这一事件中由死到生的幸存者,也涉及到在12.9事件中曾为扭转了事态的恶化立下功勋的干部、战士。经历者是一场恶梦,是一个难忘的故事,也是一本叙述不完的书。
      这是件糟透了的事件,没有人愿意回顾伤疤的痛苦,至今只有口述,尚没有公开发表的文字发表,也许永远也不会有公开文字发表。笔者现已经进入了领取社会保障金之年,是当年临时跟随132艇南下的的老兵,亲身经历过这场丧失亲密战友的煎熬,留在心中的痛苦经常浮现在眼前,所能记起来的点点滴滴,以及李基本等人的多次传言,事件发生的大致情况如下,因文字水平所限,不能完整复原。
      事情发生在1970年1月。担负着中央军委值班任务的鱼雷快艇第三大队其中两条鱼雷快艇129艇和132艇,历经在海军福建基地三都修船所半年的保养和维修,全面恢复了她在前线值班的疲惫,容貌威武的舰艇焕然一新。准备通过敌占岛妈祖海峡到达驻地港平潭岛竹屿港,进入平潭值班行列。1月25日夜这两条鱼雷快艇就起航南下,因故拖延了两天,因要通过国民党占据的岛屿,航渡均选择在夜间。实际航渡日期是1970年1月27日晚21时30分。   
      1969 年混入部队的诸暨籍人士王林效,因129艇后炮兵黄水槐因病在丹阳住院,王林效被临时从132艇调整到129艇担任后炮兵岗位,在途经马祖海峡进入东鼓礁航道时,王林效以突然袭击的手段,向129艇战友开枪行凶;当即打死干部、战士12人,打伤4人。实际上他是早有预谋、早有准备,企图作案后驾艇逃到妈祖岛,当他出其不意的将罪恶扑向了129艇所有的艇面人员时,艇上所有人员还都蒙在鼓里。
      王林效首先借口枪炮故障,将前炮兵王永华(系枪炮班长)骗到后跑岗位上,乘其不备手持冲锋枪,对准王永华,自右肩斜方向开枪射击,紧接着又对准了驾驶台一阵狂扫,同时向殿后艇的132开炮,并将手榴弹,甩向129艇驾驶台,手榴弹爆炸引发了驾驶台上的信号弹,快艇着火,一瞬间,舱面人员全部中弹;舱内人员最早受害的是电航兵周振海,奉命到驾驶台包扎受伤人员,尚未爬上通道出口,被王林孝击中;其次是轮机班长上海籍陈志刚,刚出通道口被王林效击中。
      这突如其来的血雨腥风,攫住了129艇所有的干部和战士,这种发生在敌占岛眼皮下的枪声,使大家怎么也不会想到,子弹和火药竟来自身边的战友,敌人竟然处在本艇,呈现在人们大脑中的第一个反映,是小股敌人作乱。在大家还来不及思考的时候,驾驶台人员和舱面所有的人员已经全部失去了指挥和工作的能力。处于黑暗中的王林效接下来是如何对付仍然毫不知情的舱内人员了。
      轮机舱是快艇的机电部门,分为前轮机舱和后轮机舱,前机舱班长陈志刚是一名中高个头,眉目清秀,皮肤白净,为人和善,十分英俊的上海籍战友,在听到舱面不平静后,他是第一个打开舱盖,拟出舱的机舱人员,王林校一见到灯光就是一梭子横扫,陈志刚中弹掉下舱内。他是轮机舱中的唯一一名牺牲者。
      青岛籍电讯兵李基本是这次案件中的有功人员,他亲眼目睹了他最好的朋友周振海被枪击中滚下舱来的悲惨情景,接着就是通讯业务长范晓虎中弹。他有所准备带上了通讯业务长范晓虎的五四手枪,机智的从艇首前方的紧急通道口绕出舱,由于避开了王林效紧紧盯住正面通道,避免了遭到不幸。在李基本尚不清楚舱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故的情况下,看到了王林效手持冲锋枪站立在甲板上,误认为它是新兵不老练,不知道临场隐蔽,为此而大喊聲的喊叫他的名字:“王林晓、王林效”当遭到王林效枪击时,顺手回击了一手枪,閃身依驾驶台为屏障,王林校的子弹打在快艇铉右侧的无线电辫状天线的瓷坐上,李基本的这一枪沿着王林效脖项处一扫而过,虽不至于毙命,却为此使王林效认为事情败露,打破了继续在129艇逗留作案的的念头。
      紧急中的李基本二话未讲,一溜风钻进了舱内,将舱面刚刚发生的事情报告给中弹流血中的范孝虎业务长和其他人员。当李基本第二次走上甲板,发现王林效面朝下,背朝上,头部向着左铉脚向右眩,双手伸出毫无动静的俯卧在甲板上。
      快艇中舱有三个部门,分为通讯室、雷达室核电航室;通讯室的两侧分别为艇长室、副艇长室。这三个部门中电航周振海已经中弹;电航班长是山东滨州籍于新泉和青岛籍李基本,雷达是上海籍陈柏林,还有雷达业务长马秋忠。大家经过在艇长室短斩的碰头分析,认为时间不允许大家在舱内继续待着,大家必须出舱,出舱后王林效已无综影。后来分析才确定王林效已经跳下了水,由于海水凉、逆潮袭击中弹等因素,这位死有余辜的王林效,其尸体漂泊在黄岐海域的四母屿礁石上。
      罪恶的王林效将手榴弹仍向129艇驾驶台,在炸伤驾驶台人员的同时,也引爆了驾驶台上的信号弹,129燃起了熊熊的大火,支队通讯业务长范孝虎,在身上中弹的情况下,审时度势,首先组织灭火,眼看靠人力灭火已不可能,为脱离危险,范孝虎想到要尽快下水,下时候只能向北游,因南边是敌地占岛的妈祖岛,北边是我方的黄岐半岛,在漆黑的夜间里,电罗经已经失灵,怎么知道哪边是北的方向,范孝虎不愧是一名优秀干部,此时他立即想到了后舵室的舢板罗经,于是他命令雷达兵陈柏林那好手电筒,去后舵室看好罗经方位,确认好北的方向,命令下水后只准向北游。于是129艇活着的和受伤的10人,全部下水。下水不到10分钟的时间129艇便爆炸了,时间在28日零点27分,艇只沉没于连江县黄岐镇西南约2海里处海域。落水的10人被渔船救回。
      据说先是右发射管的鱼雷炮炸,接着引爆了左管的鱼雷。在观通站值班的同志,及当地渔民听到两声巨响和看到两道冲天的水柱。
      回来的10个人有范晓虎、黄勇、马秋忠、于新泉、李基本、陈柏林、李庚文、施永高、朱沪、***等,集中在福建基地,为侦破本案,大家被隔离开,分开居住。舰队保卫部门专案组通过广泛的调查,排除了敌人小股作乱的可能,也排斥了反革命集团作案的可能;通过打捞上的物品和经过大家静下心来的反复回忆和分析,定案为王林效个人作乱。确定了王林效颈项上弹迹就是李基本击中的,王林效的反革命日记也从海上打捞上来,王林效的反革命日记上记载了他的罪恶用心:“129艇干部多,我要杀他一个不留一”
     后来,从129回来的战士中,于新泉被提升为大队部书记员(干部);施永高提为副艇长,李庚文留在部队为支援兵,享受干部待遇,李基本荣记了三等功。
     殿后132艇,在黎明前,有29大队两条护卫艇引导下,奉命进入连江县官头镇待命。这里是海上猛虎艇588艇和海军先进单位574艇驻防的军港。132艇脱离开部队单独在这里一待就是一个多月。副大队长李永义一直和132艇待在官头镇。借用了29大队的一所食堂,有江苏省汤和定、鱼雷所秦思远担任厨师。出事后的第三天,张子魁大队长专程从平潭赶到官头镇,当时案件尚未侦破,张子魁语重心长的告慰132艇:我们的战士表现得非常勇敢,还表扬了李庚文冒险接替轮机长被中弹的行为。

        1.29事件使我们失去了可爱的首长和战友。
       孙济州副大队长是一位待人亲切,激情洋溢,很有正义感的老领导。据说,他从部队的巢湖农场归队时间不长,为此68年入伍的战士尚未见过他的面。他黑黝黝的面容,目光刚毅坚定,说话干脆利落,一见面就会给人一种爱憎分明的感受。129艇南下,航渡前的动员工作,是在港口三中队陈志良中队长的办公室进行的。由于是夜航过敌占岛,孙济州副大队长在出航前的动员中,为主强调了三点意见:一、本次出航的中心任务是航渡,安全是第一重要;二、需经过黄岐半岛与妈祖敌占岛海域,如果遭到敌人炮击,用加减速规避;如果有小股骚扰,不影响正常航渡就不予理睬;如影响到正常航渡,就坚决消灭掉。三、两条艇航渡中,如有意外情况失掉了联系,确定了两个集结点,第一集结点在**   处汇合,第二级点在福州湾闽江口梅花外汇合。
      这位出生在东北的副大队长,与陈志良等领导很有交情,散会之后,他的谈兴未尽,毫无介意的回忆起他的童年,他一边吸着烟一边向正在洗着脚的陈志良,语言深沉的表述着:“我一生最难忘的一句话心酸话,就是“你是有人生,没人养”,这是后母习惯了教训他的一句话,对童年的他刺激很大。谁能想到,我们从此再也听不到这位副大队长童年回顾的故事了。
      陈志良是不久才到三中队任职中队长职务的,中等个头,圆脸型,精力充沛,敬业精神极强,关爱和体贴同志,很受同志们的爱戴。
      宋文彬,山东昌邑人,原是130艇电航兵,现任129艇艇长,朝气蓬勃,热情洋溢,爱好篮球运动,笑呵呵的,喜欢开玩笑,他年年是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在部队里他是一名团结同志,人缘广泛,吃苦在先,不计享乐的优秀带头人。1968年夏季,他带头与山东高密籍电讯班长郭富明等一班人将原是鱼雷仓库,现改为水兵宿舍的门前土路,铺设成篮球场,他一个人从事的劳动量,顶得上好多人,很受同志们的赞叹。当年,部队在莆田县的三江口防台风,他不畏艰险勇敢地跳上了不停摇摆着的水鼓,沟通了舰艇与部队联系;舰艇防台风,最重要的工作是固定艇位,舰艇在高潮时进入锚地,冒着滔滔的江水将舰艇通过四条以上的缆绳固定在汉江两岸的吊环或木桩上,送揽和系缆均是高度危险的工作,稍不留意,有被风浪卷走的风险,当年宋文彬等人戴上缆绳,跳入急流中的汉江,艇上的人都为他捏一把汗,他胜利的完成一项项高难度的工作,令人钦佩。正当谈婚论嫁之时的他,心里已经有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大学生,可是宋文彬的父亲,千里迢迢从山东的昌邑县赶来三都岛,动员儿子回家结婚,娶个家乡媳妇。宋文彬的父亲看我们与宋文彬是老乡亲,还希望我们能规劝宋文彬,早点回家结婚。
      信号班长张致敬,是66年入伍的山东潍坊籍人,为人忠厚耿直,他爱好文艺,手风琴、二胡和笛子样样都拿得起来。129艇离港之前,他和李基本、陈伯林,刘金福等文艺骨干,在129艇的右士官舱待航期间,一凡激情狂欢,有拉的有唱的,红梅赞、绣红旗等歌曲百唱不厌,直到狂欢到起航铃响了,大家才各自奔向自己的战位。
      瞬间,这些可爱的同志永远的离开了,此前所有人的音影笑貌,和他们的未尽事宜均被无情的凝固了。
      不幸的消息传出后,我们这些一块航渡还活着回来的人,心情是麻木的,因心痛死去的战友而麻木,象掉了魂一样,饭菜无味,没有任何情绪,这是真话,只有亲身经历过这次磨难的人,才能有真正的感悟。   
      痛定思痛,大家都不能忘记129事件的教训。从此,大批护卫艇干部调进了21支队,结束了鱼雷快艇单纯从自己所属部队人员中选拔干部的历史;三大队从海潭水警区调防到沙埕巡防区。舰艇出海,干部必须随身携带枪支,原来放置在后舵房的冲锋枪集中到艇长室保管。
      129事件给了我们惨重和沉痛的教训------

         祭罢了烈士,林政委与我们一起去三都岛,路经礁头碗窖,这里是支队的汽车排所在地;于洪利、王延洲的部队驻地到了,快停下车来,大家要尽情的感受一下当年汽车排的气息。
      从礁头到三都岛,大约有两海里的海域,首长专门安排了部队的交通艇接送。过海峡时,交通艇全部指站员整整齐齐的列队站立在甲板上,当我们的脚步一踏上甲板,艇长用一长声响亮哨音表示敬礼,两短的响亮哨音,表示礼毕,这种舰艇迎接宾朋的特有礼节,骤然间,我们真有一种受宠而激动不已和热流涌身之感。

      到了三都岛,这里是我们真正的家。我们在这里风风雨雨达15年之久,朱广智、李宝善在这里的时间达20余年,多港湾的福建沿海綫長达4200余公里,处处都有我们守防的脚步,无论驻防在何地方,均起源于三都岛。回到了三都岛、回到了港口。我们才是真正的回家了。
      由远及近,我们先到达港口修船所驻地,这里的面貌没有任何改进,已经没有一兵一卒防守;为舰艇上下架的滑道,周边布满了荒草,军营关闭,没有任何生气。三大队修船时居住的二层楼房,已有地方百姓居住,有几名当地老百姓,围坐在当年我们所种植的芭蕉树旁,神秘的望着我们。芭蕉树生长得十分茂密,倔强的一代又一代的繁衍成一片绿林。
      冯晓明关切着鱼雷检查所,他在这里担任过指导员,感情格外深厚。
      三大队的水兵大楼是70年代末建造起来的,依山面海,仅靠码头,楼前方便是篮球场和水兵食堂。如今连码头上的趸船也毫无踪影,渔民为发展海上养殖业,设置了一排又一排的海上竹排,看起来称得上壮观,现在的港口已成为发展海上养殖业的基地。
      我们站在原来的篮球场上,张作喜、朱广智、刘宝善、于海峰立马就能找到他们从戎时所居住房间位置,此时不自觉地将我们拉回了当年,多少往事一一涌现。
      港口在1968年是21支队的建制所在地,司政后与一大队的水兵楼挨近;1969年福建基地迁移到飞鸾时21支隊才入住到三都,港口支隊駐地成爲教導隊。

       三都澳是一处70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一个举世瞩目的天然军港,其天然条件地描绘,郭沫若先生称赞为“水深港阔似天湖”的港口,迄今已是风光独特的旅游胜地。这里有粗犷的群山奇峰,古朴典雅的连家船,隽永奇特的水中石,以及造型别致的古建筑。
      我们就在这里值班站岗,这里有三都围垦填海的故事,防暑访台的故事,舰艇维护中的故事,深挖洞广集粮期间的故事,三支两军的故事,更有许许多多战备训练中数不胜数的故事,我们永远忘不了三都岛啊!

                                                                2009年03月26日

TOP

很棒!

TOP

我父亲当时就是128艇的艇长,说到这事如同昨天。

TOP

青岛老兵南下小分队在港口21支队篮球场也是露天电影场合影。

B{BM(6$%D{M~}KZ3Q@G{[CD.jpg

TOP

我们经常看电影的地方同一个背景,这是2010年10月2号回故乡时拍的

2.jpg (293.44 KB)

2.jpg

1.jpg (302.92 KB)

1.jpg

TOP

青岛老兵啥时候回三都的,也找回忆去了,哈哈

TOP

熟悉的地方,我们前年陪母亲回三都故地重游了。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