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转贴]三都岛与福海关

作者:萧春雷

      下午4点多到宁德,我说想去三都岛转转。家在宁德的谢小宝说:“哎,我还没去过三都岛呢。”但她要把时间留着陪家人,只好请一位当地司机领着我和高渔两人去。半个小时后到礁头渡口。大海苍茫,三都岛群峰雄峙海中,依稀可见海平面上一排建筑。这里只有快艇对渡,每人5元,满6人发船。来往者基本都是本地居民。

      三都岛位于宁德三都澳,有时,三都澳也用来泛指整个三沙湾。三沙湾是一个巨大的葫芦型海湾,分属宁德市蕉城区、福安市、霞浦县和福州市罗源县管辖,海域面积714平方公里,只有一个宽2.6公里的东冲口连通东海。三沙湾中,岛屿星罗棋布,最大的就是面积27平方公里的三都岛,上面有个镇。

      闽东人对三都澳十分自负,称“中国第一,世界少有”。有个广泛流传的说法,孙中山在《建国方略》里称三都澳为世界“最深不冻良港”,可建成东方大港。事实上这是一个大乌龙。孙中山的计划是在渤海湾、杭州湾和广州各建一个世界大港,在营口、海州、福州、钦州建4个二级港口,在葫芦岛、黄河港、芝罘、宁波、温州、厦门、汕头、电白和海口建9个三等港。至于宁德,他只提到在“福宁”建15个渔业港之一。这里说的“福宁”,到底是霞浦的福宁湾,还是三沙湾,还说不清楚。孙中山的计划没有实地勘察做基础,他对福建海港的评论错得离谱,我们姑且不谈,需要澄清的是他没有提到三都澳或三沙湾。

      三都澳的确是罕见的天然深水港,其10米以上深水海域达到65平方公里,超过48平方公里的厦门港。但港口条件优越并不等于适合建设海港。三都澳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经济腹地,一个东方大港,那么多货物销往哪里呢?客观地说,即使在福建省内,与泉州、厦门、福州、漳州这些港口相比,三都澳历来都只是配角。

      在三都镇下船,左边是海军驻地,右拐是一条狭窄的长街,房屋许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式样,低矮结实,商店、学校、卫生院都挤在两边。街道行人寥落,没看到什么游客。一辆机动三轮车把我们送到山麓,上不去了,我们沿石板路步行。山腰风景很好,路边长满茅草、野葛和小灌木,转过小松林,一座西洋别墅——福海关税务司公馆楼——赫然出现在眼前。别墅为长方体,二层,底层三面外廊。奇怪的是,外墙涂成明黄,百叶门窗紫红,加上天蓝的栏杆,俗艳极了。

      别墅边的菜地适合远眺。山脚偏西隆起一个小丘,树木掩映着欧式修女院、天主教堂等楼房,很有点异域情调;透过山谷的豁口,可以看到三都镇房屋一角;空阔的海面上,鱼排相连,宛若墟市;海峡对面的大陆,层峦叠嶂,一重比一重渺远。

      税务司公馆楼,是福海关留下的实物遗存之一。与福州、厦门不同,三都港是清政府主动开埠的。黄序鹓《海关通志》叙述说:“光绪二十四年(1898)三月初三日,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准自开商埠,旋于二十五年(1899)设关于此,名福海关。”这样,清末福建就有了三个海关:福州港的闽海关,厦门港的厦海关,三都港的福海关。20世纪头30多年,是三都港的黄金时代,这个荒凉的海岛,刹那间成为闽东商业和航运中心,建起了新式码头、邮局、银行、学校、教堂、仓库和工厂,舟船云集,英、美、德、日、法、荷等国商人纷纷在这里设置商行。

      福海关的主要出口业务是茶叶。清末闽东盛产茶叶,原来都要转运到福州出口,现在就近通过福海关运销海外,大大刺激了当地的茶叶经济。闽东遂取代闽北,成为福建茶叶的生产中心。查1912年至1936年之间福建各港出口货物数据,三都澳的茶叶出口量常年与福州港不相上下,远远高于厦门港。最高的1923年三都澳出口茶叶14万担,福州港11.7万担,厦门港只有0.7万担。可惜繁华只有一瞬。抗战爆发后,日军焚毁和轰炸三都岛,外商撤退。建国以后,三都澳长期作为军港,商旅不便,发展缓慢。

      山麓的圣道明修女院,也是一座二层方形建筑,回廊在内,围着中央的天井。从外面看,修女院结实得像一座堡垒,但门窗和山花的简洁装饰,使这座衰败的建筑显露出优雅的气质。附近还有座白石砌成哥特式天主教堂,小而精致,非常漂亮,金黄的夕阳照射在塔顶,显得宁静和悠远。我想,幸好还有这三件遗物——别墅、修女院和教堂,不然那些来到三都岛的游人,也许会怀疑是否存在过一个福海关时代。

                                                                                     2011年8月25日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