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转贴]陈碧君三都岛上写生

作者:陈碧君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陈碧君福建宁德三都澳写生作品汇报

      一月三日出发去福建宁德写生一星期,是我们画展前写生活动的第二次。

     第一天直达的是宁德的焦城区的市中心,在三星级的宁德宏迪大酒店住了一个晚上,可大家的感觉并不好,中国的现代城市基本上没有什么特点,从南到北都一个样,全然没有地域的民族的特点,根本没有必要跑那么远来画城市的风景,宁德市周围虽有很多富有特点的建筑,不过大都很分散,这十几个人再加上画具要行动起来就不方便了,所以晚饭后大家就到处寻找一个景点相对集中的、可以连续画上几天的、而且在住所门口就可以画的地方,由此目标就选上了三都澳。

     登上岛以后才知道三都澳是个军事管制比较严的小岛,岛上随处可以碰到穿着蓝色军服的海军,是典型的军人与百姓合住的小镇,岛上唯一一家象样的宾馆也是部队开的,称为三都宾馆,进门的铝合金玻璃门上方的玻璃窗上用不干胶贴着三颗星,说是宾馆,其实连城市里的招待所都不如,一百二十元一间的标房,灰暗的节能灯下是两床只有军人才吃得消的被子,卫生间里卫生纸都没有,开水要自己拿热水瓶去一楼打,墙上挂着的是只有制冷功能的空调,电视的遥控除了开关键能用外其他的一概不灵,唯一较为客气的是牙膏倒是挺大的一支,第一个晚上我们在抖抖嗦嗦中过了一晚上,第二天我们开玩笑说,他们把我们当作训练的新兵了。惟独让大家兴奋的是这里的风景风情确实吸引人,早已把住宿的不愉快统统抛到了九霄云外了。

    三都澳位于宁德市城东南面,距城30公里。为闽东沿海的“出入门户,五邑咽喉”,这里由三都、青山、斗帽、白匏、鸡公山等5个单岛和1个城澳半岛、14个屿、17个礁、5处滩涂以及官井洋、福鼎洋组成。岛屿连缀,水深波平,腹大口小,能停泊数十万吨巨轮,是世界少有的天然良港。有郭沫若先生所称赞的“水深港阔似天湖”的天然港口条件,而且还是风光旖旎的旅游胜地。这个举世瞩目的天然巨港,犹如一颗明珠,在浩瀚的东海之滨璀璨闪光。“天湖”般的三都澳水面,举目四望,还可看到雄浑粗犷的群山奇峰,古朴典雅的连家船,隽永奇特的水中石,以及造型别致的古建筑……三都早在唐朝以前,就已开发。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此设有宁德税务总口,下辖九个口岸。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正式开放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成立福宁海关。嗣后,有英、美、德、俄、日、荷兰、瑞典、西班牙、葡萄牙等13个国家20家公司在三都设立子公司和商行。至今还保留着当时建造的天主教堂、主教楼、修道院、渔民馆等,其中三都天主教堂在省内算为保存最完善的一座,从建筑的风格来看是罗马风盛行时的建筑风格,我们在修道院的院长那里了解到创始人是西班牙人,前几年死于台湾。修道院以前被部队住过,内部结构破坏较为严重,修道院现有修女二十几人,年长的一百零五岁,年轻的十几岁。天主堂边上有幢老别墅,掩映在苍松翠柏里,环境甚是悠扬,里面住着现任的神甫,我的一张写生就画在这里。解放前的海关等古建筑正在修缮之中,位置大都在小岛的半山腰上,椐当地的居民说原来还有很多幢古建筑被部队拆掉了,实在是可惜。山顶上是已经被部队废弃了的高射炮的炮台,从山脚下往上望还隐约可见。我的第一张写生就是画的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位于山腰的坐北朝南背靠山的修道院,下午画的是修道院前的芭蕉与高大的竹子。

      上岛只能通过水上的交通快艇,需要用小快艇从礁头码头摆渡过去,据当地人说以前一有陌生口音的人上岛,就会被人盯上,这在两岸关系紧张时,这种情况很正常,岛上的第二天写生时,我在朝军港方向写生画两棵树时,门卫的小兵还是明察暗访的出来四五次,阻止我的行动,拍照更是严禁,虽然我很理解小兵的处境,可我的画面里确实没什么东西啊,我说我也是共产党员,我也是爱国的,他左看右看实在看不出有什么东西,就客气的说慢慢画。同行的另一位老师也碰到了这种情况,他在部队的大门口画水彩,当兵的出来赶五回,话说回来,我们现在与国民党的关系都那么好了,还把我们自己的老百姓当贼防啊。后来听说现在福建的政府与台湾合作将要开发这片地区了,这对三都澳的百姓老说是大好事,早就应该开发了,这么好的一个地方,由于军管的原因严重的阻碍当地的经济发展。

      而今,海湾里随着海鲜珍品大黄鱼人工养成殖成功,700多平方公里的三都澳海域呈现出万顷鱼排,被誉为中国海上威尼斯,拥有12万个网箱的海上渔排,还有超过800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渔排上的木屋里,屋顶上高高支起的三三两两的电视天线述说着养鱼人的艰辛,连绵一片的渔排俨然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城镇,气势很大,为三都澳这个海中小岛增添了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游人可在此观海、赏鱼、垂钓和品尝海鲜,其乐融融。但可惜苦了上学的孩子,我亲眼看到放学的孩子在寒风中背者书包望着海对面的渔排等在码头上等着摆渡的小驳船过来。我的一张三联画——《千里渔排》就写生在这里,是用三张54x46厘米的小框子拼合而成,在渔排对面的海边的塘阵上画的,边上有修船的工人不断的敲打着钢板发出响亮的“噔噔”声,在整个小岛里传的很远,这天老天很是帮忙,一天的阴天,一天的没风,海面上也是风平浪静,只有渔排边穿梭往来的渔船掀起层层的浪花,这些传来“突突”引擎声的小船,有些是供给淡水的小舢板,来为这座壮观的海上城镇的居民补充生活用水,有些是作为渔排上的人们往来岸边的水上交通的,船过后海面又恢复了平静。这张画我漫漫悠悠的画了一天,是我收工比较早的一天。
   
     傍晚的三都澳是不能仅仅用“迷人”来形容的。在落日融金的海平面上,远出是海面上勾勒着落日余辉的渔船,和着海面上闪烁着的点点金光以及天空上的映红的晚霞,被夕阳染成金色的海浪不厌其烦地敲打着海塘的岩石,太阳渐渐地消失在山头的后面,金色的海浪转眼间变为优雅的藏蓝,渔排上的木屋开始漫溢出温暖的鹅黄色灯光,想必渔排里的居民该是在做可口的晚饭了吧,海面上,不时的还有马达的声响由远及近,那是晚归的渔民,穿着鲜艳的胶靴和连体的橡胶防水衣,船头的渔灯在长时间曝光的胶片上拖出了优雅的线条,就象晚上城市街道里穿梭的汽车的尾灯。我的耳边只听到一起去的摄友的相机发出的咔咔声。

      临近回来的前一天,我一直挂念着老别墅与天主堂之间的两棵高大的树,想画一张竖构图的写生,可是这次去我带的都是54x46厘米的小框子,幸好同行的朱老师有一张多,还是做过黄色底的细长的构图,我借助底色的效果很快的完成了,心情好极了,我们跑那么远,不能留下太多的遗憾不是吗。

     终于要结束这次写生的行程了,年长的邵老师建议去一个叫“螺壳岩”的风景去,其实这个风景在被称为海上小太姥的斗帽岛上,岛上有许多形态各异的礁石岸坞,峰奇石怪,景色优美,素有“海上明珠”之称。可见到“金龟伏珠”、“鲲鹏展翅”、“烈马回首”、“古猿人”、“螺壳岩”等几十处自然景观,其中“螺壳岩”似一只海螺,用伸出的螺鳅腹着于壁面,“海螺”壳内可同时钻进五、六个人,透过“螺”壳的小孔,能观赏到官井洋的景致。为了节省时间,船是我们租的一条快艇,十几个人加上我们的画具满满当当的挤了了一船,出发了,驾驶员把船开的飞快,快艇在渔排与淡菜养殖基地的空隙的海域里穿梭着,一会儿左弯一会儿右弯,船身也随着方向的变化左右倾斜着,船底传来海水撞击船底发出的笃笃声,引来船上女老师的阵阵尖叫,可谁也不该乱动。

      斗帽岛其实是个四面环海的小岛,岛上有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石头,让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岛上的五趾石和很象女性臀部造型的大石头,真要感谢上苍的巧夺天工了,能把这么优美的自然景观敕于我们人类。再有就是在山顶上远看渔排的感觉,要比在海塘边上更壮观了。

      由于宁德到宁波没有直达的班车,回来宁波的路是几次写生中最艰辛的了,从三都澳坐船到礁头码头,再租中巴到宁德市中心,在第一天住过的宏迪大酒店住一晚,因为酒店的对面就是长途汽车站,可第二天知道长途汽车站搬到城外的新客站了,而且是第一天开张,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最担心的事总是反复的出现,到了温州再转车到宁波,可下车的温州车站没有到宁波的车,又打的到另一温州车站,你要知道我们每人都有三四个包、油画箱、相机和十几个油画框,转车是我们最恐惧的事情了,可偏偏不断的发生,真让我们记忆深刻啊。

      好在对生活在希望中的人们来说痛苦容易忘记,一切都过去了,剩下的都是美好的。

TOP

这个好象是好几年前事了

TOP

是的,时间在2009年。

TOP

中国的现代城市基本上没有什么特点,从南到北都一个样,全然没有地域的民族的特点

这个赞同。所以作家张抗抗说了,只能根据城市的树来判断这是在哪里。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