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坚眼中看西藏 ——一次超越自己的天路之旅(之四)
《初涉西域》
今天是父亲节,也是我们真正开始进入藏区,出发前上群看看,有关节日的祝福用语一片喧腾,但属默涵的“祝各位同学的父亲快乐幸福、健康长寿!祝男同学节日快乐!”最为抢眼。是啊,我们这批50后,是上有老,下有小,具备双重角色。我情不自禁的哼起了刘和钢演绎的那首《父亲》,“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地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您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您眼角上添了皱纹,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带着对老父亲的眷恋,我们又踏上了征程。 看了当天的天气预报,阴到多云,但高原的天气变幻无常,我们出了雅安郊区,顺着318国道向西挺进。二郞山是今天要征服的第一座高峰,它以陡峭险峻、气候恶劣闻名于全国,是千里川藏线上的第一道咽喉险关,被人们称为“天堑”。位于山腰的二郎山隧道,全长8660米,其中主隧道长4172米,隧道净宽9米,高5米,海拔高度2182米。盘旋在陡峭的公路上,我发现自驾游进藏并不算什么,与那些骑摩托的人来说,难度应该小得多,但与骑自行车的“勇士”相比,就更无法相提并论。他们需克服高原的反应,爬坡的体力消耗及暴露皮肤蒙受紫外线的侵扰,真佩服骑行人的勇气。镜头下的二位骑行者神情是那样的坦然,身穿彩色骑行服,后座包袱架承载着行李,悬挂的黄色旗彰显大冶风云单车俱乐部的名号,从湖北骑到此已属不易,但前方的路更远,难度更大,忽上忽下的弯弯山道,是对他们体力和胆识的真实考验。 行驶在国道上,看着毗邻在建的318高速路对以后进藏的旅友来讲是个福音,贯通后,成都近4小时可以飙到康定,比如今至少节约2个小时。它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延伸,将穿越深山峡谷的横断山区,我们在路上看见整个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施工,延沱江边向西建设,50公里长的隧道群穿越高山峡谷,特别是泸康段的隧道群,隧道与G318线垂直高差约580米,修筑十分艰险,但建成后,方便了交通,减轻了自然灾害的困扰,保证路途的通畅。 穿过二郎山隧道后,光线一下通透起来,薄雾消失了,视线又可以看很远了,这时不仅天气好起来,路也变好了,站在日浴高原观景台远眺,还真有点小激动的。山谷、陡坡、绿树、白云组成了一幅高原景色,颇为壮观,大自然的巧夺天功,让人心旷神怡。 翻越巍峨的二郎山,紧接着来到了大渡河。 一句"大渡桥横铁索寒",道出了大渡河的艰险,山高谷深、险滩密布、水流湍急,冲击出了一片片冲积扇。在汹涌的大渡河上,一座崭新的大桥--泸定大渡河特大桥,正在火热建设中。从空中俯瞰,两岸雪山时隐时现,两座188米的桥墩矗立在两岸,十分壮观。 中午时光我们在富康烧菜馆就餐,向兰花(韭菜)炒鸡蛋,麻辣杂碎火锅刺激着大家的食欲,饭后在饭馆门前我们围着汽车照了一张“全家福”,智玲看后评价:“一看都是风华正茂者!此生我们已经经历太多!乘着风华还茂!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足矣!” 一路飞驰很快就到了泸定县,泸定县以泸定桥闻名于世,自然要去看看。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小学都学过,如今的铁索桥风采依旧,横亘在大渡河上,间隔的木板用铁索相连,上面铺就5条长板供人行走。回想当年红军十八勇士,迎着枪林弹雨,面对滚滚激流,只身攀索飞渡,抢占桥头堡是多么的不易。 人在道上,云在山上,为了赶路,我们又重上国道318,山道弯弯,河水湍急,云锁群峰,迷雾冲宵汉。继续进藏,翻越海拔4962米的折多山,折多山为大雪山一脉,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西面为高原隆起地带,它是川藏线上第一个需要翻越的高山垭口,因此有“康巴第一关”之称,折多山既是大渡河、雅砻江流域的分水岭,也是汉藏文化的分界线,翻过了折多山,就正式进入了康巴藏区。“折多”在藏语中是弯曲的意思,写成汉语就是"折多"二字。折多山的盘山公路确实是九曲十八弯,来回盘绕就象"多"字一样,拐了一个弯,又是一个弯,难怪当地人有句话叫:“吓死人的二郎山,翻死人的折多山”。到山顶时气温8℃,此时我感到有点胸闷,心跳加快,好在刚过4300米,就开始下山,远处山上传来《康定情歌》,不一会高原草场出现在眼前,突然,同行有人高喊远山有字,仔细一瞧,对面山脉上展现“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十二个白色大字,十分显眼。 晚上六点多,终于抵达海拔3220米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新都桥县,路边的客栈也欢迎着我们的到来。洗漱一番,刚刚吃上手扒羊肉、羊排,微信的铃声响起,打开一看,国华的小诗“《高原轶事》高原草场牛羊肥,康定情歌远山飞;手扒肉串十里香,晚住客栈吸氧强。西陲边民感党恩,山水青凌爱祖国;关隘驿站守法制,高速公路奔小康。”就到了,翻阅着发小的关心,我高兴的回了一句“国华,太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