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笼里的“海鹰”
2020.03.17 朦梦Seiichi
题头语:上世纪中叶大陆许多男孩的“海军梦,”是从一部叫“海鹰”的彩色故事片,从一个叫张敏的鱼雷快艇艇长开始的。他的原型其实是号称“海军第一战斗英雄”的张逸民。 70年代我当兵时,突然和这位英雄有了一段短暂奇特的“缘份。”这时我是海军某部一位电影放映员,而他……是关押的一名受审者,已经被剥夺了帽徽领章。总共只默默见过几面,无法接触更无法交谈,不过那印象却再无法抹去,因为他突兀的军人气质,那些随风流走,无法抹去的传说…… 十几年后无人催促,我也早己离开部队,仍凭记忆写了篇散文,在网络发表后反响很大。
今天是老人四周年忌日,翻出当年旧文,遥祭心香。
一般来说,身处基层连队的士兵要见到一位将军,那可是件挺不容易的事情。许多士兵打从入伍一直到退役,走完自已的军旅生涯也始终见不到一位将军。(我这儿说的是那些领兵打仗的将军,不是那些跳舞唱歌的“将军”)。可是那一年,我们团(海军高炮第X团)却一下子来了四、五位将军,而且这些将军还不是蜻蜓点水,来看看大家作个秀,就屁股冒烟调头开溜,而是一人一个连队地住进营房,和士兵们整天睡一样的木头板床,吃一样的大灶伙食,在一样狭小的“一亩三分”地里活动,长年累月也不见他们回家。
一下子增添了这么多朝夕相处的将军,可是奇怪,却不见我们团领导和士兵们高兴,反而一个个如临大敌一般紧张,说话比平日里小心,行动比往日里谨慎,一张张本就严肃的军人脸庞,那些天不由自主,又平添了几分紧张神情。这是怎么回事?不说不知道,说出来吓你一跳,原来这回到我们团住下的,可不是平日里那些威风凛凛,号令三军的将军,而全都是些因为“九一三事件”身陷囹圄,正在接受审查的将军。
我说的这一年是1974年,距离所有中国人都如同听到晴天霹雳一般心惊肉跳的“林彪事件”已过去三年,大批受这次事件牵连而关押的高级将领这时已被隔离审查了不少日子,该审的审了,该查的查了,可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却无法开庭审判,或作出什么组织结论。于是不知谁便想出这么个“好主意,”把这些人分散关押到各个分散执勤的连队“监护”看管。这时的他们虽然还穿着军装,但已经没有了帽徽领章。每人一间独身宿舍其实就是囚房,不准随便外出,不准和士兵接触。一天到晚呆在那狭小的空间里闭门思过。只有每天晚饭后才能在看守士兵监护之下,在一定的范围内走动一下,放放风。
我那时是团里的电影放映员,每天轮流到各个连队放电影,去的时侯,往往正是这些“监护对象”们出来放风的时侯,于是我便有机会一个个近距离地观察这些往日见到都要立正敬礼,今天却能够毫不客气上下打量的“监护”对象。很快,关押在八连的那位便引起了我的格外关注,他看上去正当盛年,个子不高约摸中等,任何时侯身板都挺得笔直,硕大的脑袋微微昂起,一股天生军人的气势扑面而来。那颗浑圆的脑袋上好象没有一根头发,在夕阳的映照下放着亮亮的光,这不仅没有损害他的形象,反而使他浑身上下喷吐出一股独特的气质,让这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象鹤立鸡群一般地不同凡响。
我的好奇心很快得到满足,因为有关这个人的传言此时正如海风一样吹遍,士兵们交头接耳地传说,此人原来就是全军著名的战斗英雄张逸民,被关押前的职务是海军舟山基地政委。论起战功,那可真是声名显赫,他曾经单艇独雷,在滴水成冰的冬夜出击,击沉一艘台湾的大军舰。他曾在金门海域以小博大,击沉好几艘敌舰,自已的快艇被击沉后在海上泡了一昼夜,也没有丢下一个伤员……
关于此人,还有一件事当时没人不知无人不晓:50年代未,大陆曾有一部反映台海战事的彩色战斗故事片《海鹰》红极一时,那里面的男主角海军军官张敏,一听就是张逸民名字的谐音,而这部影片确实也就是以他为原型拍摄的。
说起这部影片,我顿感十分亲切,因为“文化革命”以前,我曾一口气把这部“八一厂”出产的影片连着看了好几遍,这不仅因为它是当时为数不多反映新中国海军战绩的彩色故事片,还因为影片中饰演男女主角的,正是当年大陆影坛红极一时的“金童玉女”王心刚和王晓裳。俩人此片中俊俏的扮相,精湛的演技,当年曾经倾倒过不知多少数以万计的影迷。据说王心刚主演此片后,每天都要收到几麻袋女影迷们神魂颠倒的来信。而如今,这个角色的原型人物竟然就在自已身边,这怎能不让我年青的心灵喜出望外,分外关注呢?
从此我以一个普通士兵的目光与视野,悄悄观察着这个心目中大英雄所能够见到的一切。我看见他每天傍晚,总是早早地、似乎有些迫不及待地踏上放风的路程,这时侯的他光着头,一件当时海军的灰色军服搭在胳膊上,衬衫下摆扎在军裤里,衣领微微敞开,在看守人员的前面大步走着……
看守他的战士悄悄对我们说:他宿舍的墙上没有别的,就贴着一幅大大的中国地图,他总是黙黙站在图前,久久凝望着图上蜿蜒曲折的蓝色海岸线,有时还会指着地图的某一点告诉别人,这儿的海岸线有什么样的地形特点,战争爆发时该怎样打,这个时候,他总是格外兴奋,滔滔不绝……
我的心被深深震撼,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只海鹰,一只囚笼里的海鹰,虽然已无法再迎着海风展翅,但它仍然昂头遥视着远方的千里波涛,万里云烟…… 渐渐地,有关他的案情也隐约传进了耳朵,据说他的案子并不复杂,和林彪集团其实也没多少瓜葛。只是林彪的夫人有一次来舟山视察,曾和他有过一次单独的谈话。如今是死无对证,谁也不知那次俩人究竟谈了些什么。于是他的案子就只好这么拖着,看不见天日地拖着……
春夏秋冬,一年又一载,不知道什么时侯,张逸民悄悄离开了八连,离开了我们的视野。或许,只有士兵才最理解自己的将军,在我的记忆里,尽管按规定连队官兵不准和他有任何接触,但大家都和我一样,始终怀着敬意和惋惜悄悄注视着他。尽管已经折断了翅膀,但在我们心目中,他依然是只骄健的海鹰。
几十年如一日,我心里始终都记得那个敦实挺拔的身影,那颗夕阳下放光的脑袋,还有他凝望海疆时、不知怎地总显得有些忧郁的眼神…… 如今出版的海军战史和网络上,又出现了关于张逸民战绩的记载。现摘录几段,略略释去多年的挂念: 张逸民是黑龙江宾县宾安镇人,1946年中学毕业后参军,参加过12个大战役,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1951年8月,张逸民转到海军,以全优的成绩毕业于海军鱼雷快艇学校和海军指挥学院。担任五年鱼雷艇长,一直是优秀艇长,担任六年鱼雷艇大队大队长,安全跑遍防区20多个海湾,40多个港口,是唯一不用领航员的全天候海上指挥员,被中央军委列为国家值班部队。人民海军鱼雷艇部队参加九次海战,击沉五艘敌舰,重创一艘。张逸民直接指挥六次海战,击沉敌舰三艘,重创一艘。他指挥的金门海战和崇武以东海战,受到中央军委通令嘉奖。
尤其单艇独雷击沉国民党炮舰“洞庭号”,更是创造了世界海战史纪录。故事片《海鹰》就是以张逸民指挥的海战改编的,主人公张敏的原型就是张逸民。张逸民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本来给他立个人一等功的奖状都印好了,但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和政委商量,张逸民“官”太大了,还是不立功的好,就没有宣布,把奖状送给张逸民作为纪念。 原新华社海军分社社长陆其明老人这样评价:1958年“八二四”海战的海上指挥员张逸民,是鱼雷六支队一大队的参谋长,副营级,军衔好像是上尉。此人在海军里边算得上是能打的啦,海军一共打沉了多少敌舰?反正里边有他们三条半。前边一条是1955年在大陈水域击沉的“洞庭号”。中间一条半就是1958年在料罗湾击沉击伤的“台生”、“中海”号。后面一条是1964年在崇武以东水域击沉的“永昌”号大型扫雷舰。张对海军是有大功的人。就说打“洞庭”号那次吧,他是在夜间、单艇、独雷、六级风浪、按规定不能出海的情况下打掉的,我写3篇报道登在苏联的《红星报》上,苏联海军很佩服,说二次大战也没有这样的战例呀,把他捧上了天。我们自己有人不服气,认为张逸民是瞎猫碰死耗子碰上的。我说打胜仗确实有运气,但科学看里面又有必然性的基础,张逸民碰上了能打掉,换个别人可能就打不掉。张逸民训练严格,勇敢胆儿大,加上动脑子、聪明点子多,又积累了一定的海上作战经验,是块很好的海军材料。
在《张逸民回忆录》序言中,顾汉昌这样写道:作者张逸民,海军著名战斗大功臣。从1951年到六十年代中期,他一直在海军鱼雷快艇6支队工作战斗。曾先后取得击沉美制蒋军战舰三艘、重创一艘的辉煌战绩。他所带领的鱼雷艇1大队,更是一支威震台海、无与倫比的海上尖刀部队。跟踪采访了他半个多世纪的资深军事记者、新华社海军分社原副社长陆其明在一篇文章中对张逸民作了如此评价:“他是没有英雄称号的英雄。他的大智大勇和骄人战绩,在他同时代的海军军人中,无人可与他媲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