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许世英,他可是中国近代政坛著名的人物。许世英,字俊人,又字静仁,光绪四年(1873)生于安徽省秋浦(今东至县官港镇许村)。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以七品官分发刑部任事,从此跻身官场。光绪三十三年(1907)任奉天高等审判厅厅长,宣统三年(1911)任山西提法使、布政使。辛亥革命时吁请清帝退位,支持建立民国,并先后在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军阀政府中任大理院院长、民政总长、福建和安徽省省长、国务总理等职。1936年为驻日大使,1938年回国,任全国赈济委员会委员长和蒙藏委员会委员长等职,上世纪50年代初到台湾,1964年病逝于台北。他历经晚清、北洋和国民党政府三个时期,久居高位六十余年。他又是国民党元老级人物。在民国史、民国名人传记中,许世英有不可缺少的位置。他一生宦海常浮,与世推移,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民国三年(1914年)五月,北洋政府颁行《省官制》,5月3日,42岁的许世英被袁世凯委以封疆重任,任命为福建省政府民政长,不久改称巡按使①。这一职务,相当于今日之省长。许世英在福建当了三年时间的巡按使。
民国四年(1915)一月,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的要求,以作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交换条件。五月九日,袁世凯全盘接受(其中第五号中五项“容日后协商”)。消息一经传出,全国群情激愤。一致认为是奇耻大辱,顿时在全国范围掀起了抗日救亡的热潮。斯时,在福建任上的许世英,也将福建人民的意见以电报代为转达北洋政府.当即受到袁世凯严词申斥:“倡乱之徒,侜张为幻。着各省文武长官认真查禁”。又以“上为大总统宣布恩德,下为各地方兴利除弊”之名,复令许世英巡视福建沿海各县。
对于袁大总统的命令,许世英当然不敢怠慢。同年五月二十四日,他偕同海军部特派人员吴光宗、刘文瀚、敖景文,以及随员许兆桂、俞绍瀛、徐时霦、胡韫玉等共十四人,开始了对福建沿海各县的巡视。首先,有必要对随行的这七位主要人员做些简单介绍。吴光宗(1872~1933),字毓卿,闽侯人,曾任海军部一等参谋、海军第二舰队参谋长,民国十四年(1925)授海军少将。民国十九年(1930)任国民政府海军部海道测量局局长;刘文瀚,字少霆,后升陆军少将;敖景文,字云章,直隶京兆人,蒙古族。民国十三年(1924)授陆军中将,曾任蒙藏学校校长,保定航空队队长、北京中央航空司令部司令,航空处处长、航空署长等职;许兆桂字萼园,安徽桐城人,民国十年至十一年(1921~1922)曾任福鼎县县长;俞绍瀛,字觉生,浙江人,民国初任福建汀州知府,民国六年(1917)升福建省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厅长,后任国民政府财政部国库司司长。徐时霦,字亚韩,生平不详;胡韫玉,字朴安,安徽省泾县人,现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南社诗人和学者。曾先后任教于上海大学、持志大学、国民大学和群治大学等。胡朴安一生著述丰富,著名的《中华风俗志》即为其大作。许世英还为这部书作了序。
许世英巡视闽疆的陆路交通工具是骑马或坐肩舆,水上交通工具则乘“建宁”号专用巡舰。他们从福州公署起行,循闽江至马尾。北行从连江的琯头,经马祖、罗源湾、三都澳至沙埕港等沿海的岛屿和港澳。复掉头向南,巡阅平潭、厦门,至铜山岛(今东山岛)。然后返航厦门,准备由晋江再由南安、安溪、德化、永春、仙游、莆田、福清而返省城福州。但因由铜山返回金门时,接袁世凯促其早日返省电,即由晋江直接返省垣。南安至福清等地未得成行,七月四日回到福州公署。巡视时间前后历时四十二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