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三都轶事之十七

                                海军留守处


三都六十年代中后期,逐渐成为海军福建基地的指挥中心,许多随军家属子女也纷纷上岛安家;但是由于地处东海前线,战局形势还是相对紧张。为此驻守在宁德地区的陆、海、空三军部队,将闽东北的周宁县列为战区后方,在那里筹建留守处,安置部分随军家属子女。我也有幸在那里学习生活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周宁是一个山区县,属宁德地区管辖,虽然地处闽东北,但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海拔高,相比南方省份来说,属冬冷夏凉气候,冬季最低温度可达零下十几度,这在南方是十分罕见的。夏季温度长时间保持在20左右,人体非常舒适,人们白天有时还需穿长袖衬衫。


周宁的四季各有其不同的特点,春天万物苏醒,大地一片翠绿,清晨,圈养才出窝的芦花大公鸡拍动着双翅引亢高叫,宣告着对领地的享有盛名;青草地里已出世的小鸡在母鸡的带领下争相觅食,承袭着传宗接代的重任;家养水花鸭成群结队奔向水塘,游玩嬉戏、寻找各自的最爱。留守处少年在各自母亲的带领下,会到离家较远的山野地里去挖野蒜、挑荠菜回家后做成不同的面食(烤大饺盒子、饼等),借以改善伙食。


夏季留守处周边小溪及水稻田里,有一种类似非洲鱼的热带彩色鱼,俗称“乒乓鱼”,可爱极了。我们有时间会捞一些养在家庭用过的桃子罐头瓶里供日常欣赏。白天水田上空近二十厘米长的虎头大蜻蜓成双结队在追寻着恋爱的时机,时不时与伴侣在水面上荡起涟漪;稻田里的雄性田鸡鼓起大腮腺呼唤着动人的奏鸣曲;树上的知了也在太阳最强、温度最高的时候不间断的长声嘶叫,喧嚣声音虽刺耳,但也给枯燥的夏日增添了生活的色彩;偶尔那家出现贵客临门传出喜讯,抬头就可见喜鹊高攀唱枝头……


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周宁县依山而建,城郊外漫山一片秋色宜人,有一种“水果”俗称“秋梨”,果实呈深蓝色,味道甜美,每到星期天我们就会结伴上山游玩顺便采摘,返家时每人满口牙湛蓝,仿佛儿童少年嗜好长时间咀嚼槟榔留下的后遗症。成熟的野杨梅分布在山坡间,香甜可口,以至于有的掰开后还可见贪吃的小黄蚂蚁在里面吸吮。富有创意的少年用铁丝弯着圈插在长竹竿头上,用屋檐下的蜘蛛网来回缠绕,粘贴捕捉栖息在庄稼和植物枝头的五彩小蜻蜓。


冬天,天气寒冷,滴水成冰,大雪纷至沓来,给我们这些生长在南方的军中少年带来了无限的欢快,打雪仗、堆雪人、滑冰成了不可多得的游戏。


海军留守处坐落在周宁县城的东北方,傍着山坡而建,四周用围墙圈起,共有50几幢沿坡呈梯形分布的家属宿舍,每幢宿舍2个单元,配有简易厨房,可以住4户人家。一进大门左侧高台上建有一个办公楼,操场边上有一个大食堂,留守处人员有二十几个编制,设立医务室并配二个军医不定期巡诊,保证家属小孩的身心健康。


我们刚搬去的时候,入住率仅达40%左右,可以优先选位置,父母就将家安置在中后区的第一排,房前路面几米高的台阶下就是一片水稻田。弹弓王王少平家和我家隔一幢,当时经常在一起玩耍的伙伴有康海东、程青海、崔卫星、董和平、孙爱国兄弟、殷强华兄弟、鲁庆兄弟等。


周宁县城建有实验小学,为了照顾部队子女就近入学,县里在陆、海、空三军留守处的附近建有小学,海军的称东方红小学,陆军的称工农兵小学。所谓东方红小学也就是二排平房围成一个院子,中间地带是操场,生源以部队子弟和附近老百姓子女为主。


当时我读三年级,正处文革初期,每天提前到校,一节课天天读,背诵“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我是班上第一个会背“老三篇”的,受到班主任的表扬,插了一面红旗。后来又增加了反对自由主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俗称“老五篇”。通过努力,我又是班上第一个会背“老四篇”。当我继续向第一个会背老五篇努力时,学校的天天读内容又发生了变化,背诵“老五篇”活动就此暂停。天天读结束后,在正式上课前,要举行“早请示”、晚上放学前举行“晚汇报”仪式。基本程序:全休起立,面对毛主席画像站立,右手拿着《毛主席语录》放在胸前,由班主任领读,内容都一样“首先,让我们敬祝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伟大领袖毛主席他老人家”此时所有同学同声高呼“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然后班主任再次大声说:敬礼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亲密战友林副主席身体健康!永远健康!所有同学跟着连呼三遍永远健康!。


进入四年级,文化大革命的热度越来越高涨,毛主席经常发“最高指示”学校组织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平时排一些小节目,如表演唱“不忘阶段苦”,群口词“扫除一切害人虫”,歌舞“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等。一接到最高指示,学校立即组织人连夜提着汽灯传达到千家万户。六年级的同学开始“停课闹革命”,成立了“迎海浪战斗队”,参加人必须写申请书,每天早上根据了解的情况,结合当前形势,写一些标语,张贴上墙壁。不久整个县城的文化大革命活动如火如荼,几个派别相互发生武斗,局势非常紧张,晚上县城方不时传来枪声和呐喊声,传闻有些造反派要冲击部队留守处,因此留守处一到夜晚大门紧闭,领导态度是不参与,静观其变。


放学后的业余时间,是小伙伴们的自由时光,大家根据爱好,自找有乐。常玩的一种游戏俗称“过关”。类似当今东南亚国家喜欢的“卡巴迪”。一群小孩分成两队,在操场上画一个长方框,全场以中线为界,分为二个半场,中间有三条拦截线(界线)。比赛时,双方站在已方半场,进攻方派出队员先后偷溜至底线,偷溜过程中要保证不被防守方触摸截杀,成功后在底线边缘喊“过关”口令,其余人员配合双脚并拢离线就算进攻得分。在进攻过程中,若攻方对员失误先后被守方截杀,则互换攻防,比赛重新开始。这个游戏当时在留守处是风靡一时。


在二年多的时光里,最盼望的就是看到从三都基地来的军车,一是又有新的家庭在此安置,人丁兴旺,我们小朋友圈也逐渐壮大;二是又能看露天电影了,在周宁能看到电影是一个很奢侈的业余文化生活,有时好几个月到不到一场,因此,基地放映组一来,当天晚上决对是“万人空巷”,傍晚操场上所有家庭全体出动,一放就是二部电影。电影以军事题材居多,如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打击侵略者等。



时光荏苒、光阴如梭,周宁留守处的岁月虽然短暂,但对我们这一批才告别童年,步入少年的小学生,又逢文革这个特殊历史年代,其经历真可谓值得回忆并抒发感情。四十年流逝,弹指一挥间,前几天偶看有些微信群,一些空、陆军留守处的同年代未曾谋面的军中少年在寻觅当年莫逆之交,回想往事,借此机会,我把周宁海军留守处的几段见闻挖掘奉献,以期引起共鸣。


乒乓鱼,只有那一带那个时候的人才知道吧?报废的保温壶,敲了外面那层,里面是透明的,养几只乒乓鱼再放些水草,挂着,即使现在看起来也很不错啊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