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山的传说 电视连续剧《木鱼石的传说》中的主题曲,“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唱道:“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能给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给勤奋者以收获,只要你懂得它的珍贵呀啊,山高那个路远也能获得……”。虎头山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久远的年代,厦门岛住着龙虎和龙女一对夫妻,因为与一个一心想要霸占厦门岛的蛇精战斗。龙虎被喷到了毒液,头变的越来越大,变成了一座虎头山,座落在厦门岛边。龙女从南普陀寺观音菩萨那里请来一支白莲花,站在鼓浪屿上迎战大蛇精,蛇精被打败,跑回了大海,永不敢来,而龙女也变成了一座石山,永远屹立在鼓浪屿的海边,守卫着厦门岛的人们。 可见,厦门虎头山历来是军事要地,当年英军犯厦岛,闽浙总督颜伯焘于此指挥守军抗敌。在鼓浪屿战斗中曾击沉英舰1艘,击伤5艘。日伪占领厦门时期,山上为日寇之“海军司令部”,布重兵封锁港口。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要塞司令部”、“海军巡防处”也设于此。 从我记事起,靠近鹭江码头的虎头山已是海军福建基地的所在地。它是座落在一个与龙头山相对的海岸边上一个不高的小山,四周有围墙,山上是海军福建基地司、政、后机关。阶梯式的营房,充满在山梁,最明显的标志是山头状如虎头的巨石,巨石下部开了一个洞顺着螺旋式的台阶可直通到山下,作战指挥所就设于此;靠近海岸边不少地方崖壁直通到底,在其下沿,雕刻有石床、石桌椅板凳等;从山脚下顺着三段石梯向上爬几十个台阶就可达部队门诊部。在山脚靠近马路有一幢家属楼,马路对面是军人服务社和浴室。沿岸有不少装卸机,一些从货船上卸下的物质就存放在临时仓库并用帆布覆盖,这里有时就成了军中少年躲猫猫经常光顾的场所。 我们家当时就安在家属区内,记得张新钢、刘国强、高海英、葛晓丽、童天珍、陈宪玲、陈明辉、张建国、张海英、李保鑫等家也在大院里。无拘无束的部队子弟,自然结群,围绕在带头大哥隋书敏的左右,捉迷藏、玩游戏、过家家,大院内的孩童整天乐此不疲,无忧无虑,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各自的童年。 我们时常到军港码头去看海,在偌大的厦鼓海峡中,炮艇、登陆艇、海救艇在军港进进出出;艇上的海军战士,身着白色翻领军服,内衬白蓝相间的海魂衫,头顶军帽的两根绣着铁锚图案的穗带迎风漂动,特别神气。每当两船相会,信号兵双手举旗,上下飞舞传递着信息。炮艇疾驰过后,腾起的海浪呈A字型的向岸边延伸,荡起的波涛不断拍打着浮动码头的边缘。盛夏期间,部队会举行泅渡海峡活动,水性佳、体质强的海军官兵,成群结队从鼓浪屿滩头下海,似水中蛟龙争先恐后的向对岸的军港码头疾驰。每逢节日,艇上的桅杆与船头、船尾相连的彩旗琳琅满目,营造出欢乐吉庆的气氛。待到日落,“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年轻的水兵头忱着波涛,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 带着这些美好的回忆,利用这次同学聚会的契机,抽出时间“我要去追寻”。 5月22日,送走了其他同学后,海卫联系了他的战友,带我们一行8 人到虎头山去寻根。到了部队防区大门口,一个年轻的少尉帮忙办理好入门手续,汽车顺着一个大斜坡,油门一踩,片刻间就到了山腰,下车后围绕崖边小路,几经曲折来到观景平台。五月的中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但这些都没有阻碍我们寻觅踪迹的信心。站在布满鲜花的白岩石砌筑的围栏前,远眺对岸,雨中的鼓浪屿依然是那样的迷人,雾蒙蒙中若隐若现的小岛蜇伏在海上似青龙横卧,我赶忙用相机拍下这难得的画面,事也凑巧,一不留神竟然把588护卫舰纳进了镜像。它的全景英姿横跨两个浮动码头之间,彰显福建海军的强大的戍疆实力。 雨依然在下着,老天也没有就此罢了的意思,站在观景台伫立不久,每人的裤脚都被雨水打湿,即便这样也没有阻碍大家寻觅的热情,在海卫战友的介绍下得知,如今的虎头山山上变化不大,那个标志性的虎头大石依然如故,海卫家当年住过的首长楼几经改造风采不减当年。海军招待所也从山下迁移到山头,唯一遗憾的是原来大院里的家属楼、军人服务社、酱油厂等已不复存在,地域已纳入公共管理,有的已被绿化带覆盖。 在海军招待所的会客室里休憩,品着茶香,听主人介绍整个虎头山的变迁,心潮起落似长江,感叹不已。社会在进步,祖国在发展,虎头山也在历史的进程中焕发着青春。 接近中午,告别的时辰已临,再见了,我心中眷恋的虎头山,咱们今生有缘千里相会,今世无悔后会有期!这真是 “闽厦晨曦映吉日,驱车寻觅旧时居;五十三年还故乡,今朝携手看历史。虎头岩顶眺日光,依稀往事来告知;触景生情忆童年,撰稿传说应不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