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篇· 《坊巷见闻》 最后一天,组委会计划安排到“三坊七巷”游览,金明说:“同学们难得同聚闽府,不到南后街逛逛,会留有遗憾的”。大家一致赞同,体验一番“福州之韵,坊巷之美”。 福州城位于闽江的下游入海处,自古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和商埠,三坊七巷始建于唐末,到了宋代,已经开始成为福州官宦、富商、文人的聚居的“高尚住宅区”;明清则达鼎盛,至今风貌得以延存,历史上在此居住的名人有四百多位。 这条老街地处福州市中心,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基本保留了唐宋的三坊七巷格局。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坊”是指房屋的,“巷”指街道,坊是达官贵人的豪宅,巷是平民百姓的居所。 “老街”——又称南后街,是“西三个坊,东七条巷,南北一中轴”的中心连接地带,它牌坊林立、石板铺地,红灯高挂、店铺鳞比,家家是朱漆大门、青铜门环、飞起的檐角,藤缠的书屋,街道显得深邃而悠长。虽然历经沧桑,依旧显露出往日的大气。路旁栩栩如生的铜雕像,辅之路中间隔三差五的绿化树,供游人小憩的长条椅,巨硕无比的嵌满福字的他山石,更为古巷争色添辉,让人流连忘返。 街中的一颗老榕树,少说有千年的历史了,部分树干已腐萎,周围用很粗的一根长铁杆扶撑着,路过的人必停下脚步仰视之,对其表示敬意。真可谓是古街的见证活化石。 文儒坊的乡约碑,是福州近代古坊巷邻里间仅存的“共建文明公约”,碑高2.2米,宽0.8米,嵌于坊墙之中,短短48个字,告诫了居者相处的人生格言,每个字约0.12平方米,是古代城市里坊社区管理生活的见证。坊间的榕树,紫髯长挂,砖砌的门洞,通幽的院落,引得众人纷纷啧啧称奇,拿出手机狂拍,摄像水平颇高的陈红跨出门槛,欣赏刚拍好的集景,心里想着,要将这些奇趣画面编入相册,供友人保存欣赏。 街上有一家门口挂着标有“董执谊故居”字样的牌子。经查证,方知董执谊的身世。董执谊(1863---1942,出身书香门第,光绪23年举人,出任盐官,恣议局议员。后归辞,专心治学,喜藏书。主营地方文献和书籍。一生最主要的功绩是修订、刊行了《闽都别记》。清内阁大学士、末代帝师陈宝琛很欣赏董执谊仗义直言,正直与能干和传承地方文化的功绩,给董家提了一块木匾“贞吉居”,暗含对董氏人品气节的赞许和勉励。 古街的一些店铺有的还在营业,有的光标有招牌确是关门闭窗,例如,银庄、三坊七巷邮局等等。有些新店铺,如麦当劳也已入住,当地化装用品“片仔廣”、洗梳用品“牛角梳”、丰盛小吃年糕饼,土特产品咸甜橄榄,充畅着街面,应有尽有,这繁华的景观,就是历史文化和商贸交汇的积淀。 横纵相间的青石板路,走上去是那样的惬意,有一种鸿雁南归的感受。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先至杨桥东路17号“世纪老人冰心的故居”参观,那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宅院,坐西朝东,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有一长廊,廊两旁种有翠竹;第三进大厅两旁各有前后厢房;天井两旁为自成院落的南、北院。三位名人,林觉民,谢婉莹、林微茵都曾在此栖息,整个结构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建筑风格,青石板铺地,假山点缀,花木扶疏,临窗一角,竹影摇曳,梅溪沁寒,紫藤书屋。 这里原是林觉新的故居,林觉新就義后,林家流落乡下,谢家买下了这所房子。林觉新在著名的《与妻书》中描写故居道:“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从这段情真意切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林觉新在就义前对故居旧屋及对妻儿是何等的热爱和怀念。 才女林微茵的像片也悬挂在堂,她那美丽的容貌,回眸一笑,仿佛在向观光者诉说历史长河中的苍桑岁月的点点滴滴……。 天井两为自成院落的南、北院,林觉民住在西南隅一厅一房。厅与房前有小天井,小天井南端的卧房窗外有花台(昔时种植腊梅)。小厅有门东通“紫藤书屋”。在林觉民就义后,父亲林孝颖为逃避清兵的追杀带领全家躲到福州远郊,谢家便买了此居,民国建立前后,冰心(谢婉莹)曾居此。 院中的一口大水缸,引起了游者的兴趣,水中的盆景是那样的夺人眼球,几片飘浮的绿叶,衬托着中心的一束粉红花蕾,几位美女在畔留下倩影,心思缜密的良华发现缸中有鱼,就用特技的拍摄手法,拍出一张让人赞美的“缸中花伴鱼”的杰作。 后院的小花园,假山、宝塔、檐瓦、绿荫、石凳、凉台堪称绝伦,在石栏端面,一颗大树的长条石板凳前,同行人都将这里作为取景的佳偶,相约在此留影,秀珍与丽华、陈红与海英、爱华和晓丽都结伴亮相,金明与大树为邻,独自一人,摄下一张到此一游的肖像,我与天明大哥也面对厅门留下难忘的一页。 参观完故居,在南后街的华表出口处,经人提议,由导游帮忙照了一张接近完美的集体合影。 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依次走过七巷的主要景点,领略了塔巷的木构厅室,天井回廊, 狭窄通道,火墙院落;黄巷的黄楼气派,义冠古今,清幽雅静,花厅园林;一圈走下来,感觉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可以说:“这里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可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我为它们的千姿百态,人文荟萃,粉墙黛瓦,民居精致所憾服。 林则徐纪念馆是参观的最后一站,它是中国历史英雄人物纪念馆,也是红色历史文化教育馆。进入林则徐纪念馆,屏墙左右两边的石拱门上,横额分别为"中兴宗衮"及"左海伟人"。祠门外围屏墙内壁有浮雕虎门销烟图,大门上额刻着"林文忠公祠"。内有仪门厅,御碑亭,树德堂,南北花厅,曲尺楼,竹柏轩等具有江南风格的园林建筑。林则徐是中国清代的爱国政治家,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面对林则徐的事迹我非常感动和深受教育,展厅内悬挂着他书写的条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他践行自己的官海浮沉的生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伟大胸怀的真实写照。我久久凝视着这两幅对联而倍受感动,顿生敬仰之心和钦佩之意。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福州文化的地标——南后街的出游,我体验了购物和浏览的乐趣,感悟到榕城“三坊七巷”古老厚重的文化培养和熏陶。为能有契机寻觅、探知闽域历史上的人与事十分欣慰与幸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