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10# 龙四

好珍贵的照片,中间的好像是钱老师是吗?

TOP

本帖最后由 龙四 于 2013-10-30 10:16 编辑

回复 31# 咖啡


    你的记性真好,是钱老师。你是哪一届的啊?

TOP

回复 32# 龙四


    我曾经是她的学生

TOP

她是我童年记忆中最崇拜的老师,在记忆中革命歌曲都是她教我们的。

TOP

回复 34# 咖啡

      没想到还有学生真的崇拜我母亲,前面的回忆里我曾提到她教唱歌的事,基本上是现学现卖。记得有一年我父母一起去杭州参加过同学聚会,宁德的巧蓉还来过金华,你们那批孩子似乎特别重情义……再过三天就是我母亲10周年的祭日,有你这样的学生记着她,如果在天有灵她一定会很高兴的。谢谢!

TOP

真是让人心态平和的年代,看着这张老照片让人心里安静。

TOP


      每个在三都生活过的人,相信对夜空都会有很深的印象,因为那时(70年代初期),仰望星空是夏夜唯一的消遣,每当夜幕降临,家家都把床板搬出来架在条凳上,没有雾霾、没有近视眼,可以恣意的指指点点。最先记住的是大熊星座,还有牛郎星。有时能看见移动的光点,一般的说法是人造卫星,还播着东方红的乐曲。讲鬼故事的时候最需要的东西是毛巾毯,似乎只要裹上就安全了很多。即使是盛夏时节,夜晚也会有露水,总是在很困的时候被弄回家。乘凉,在城市里那可是奢求,而那时夜夜如此,母亲闲下来后会拿着蒲扇在边上赶着蚊虫,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安静时可以听到山下的海浪,更有海风摇树的哗哗声,那一刻真的是幸福的。
      40年后的今天,我仍清晰地记得,曾经有一个闪亮的物体从天空滑过,似乎由晶体组成,有人说是彗星,第一次听到扫帚星这个说法;巨大的气球会飘进海湾,高炮部队此时发挥了作用,开炮的巨响响彻天空,空中爆炸后的炮弹似朵朵礼花,战士和民兵全体出动奔向被击落的气球,警卫班养的狗狗肯定会跟着一起跑,热闹极了。总有一些人可以捷足先登,除了传单以外还有很多食品和生活用品往往落入他们手中。蹲在带回的气球边上,看啊看,发现有一个白色塑料的滴水装置,据说可以控制气球开启时间,让三民主义的思想从天而降,从福建前线到胶东半岛,都会有这类气球飘落。

TOP


      70年代,说以食为天真的不为过,它始终占据着少年记忆中最重要的位置。很想写写能联系上友情之类的小段子,但脑子里却总是不断的转到这上面来,干脆认真回想一下,做个了断吧。生活用品除了自家种、养的都得下山买,供应站门口是个自发的菜场,小鱼小虾之类每天都有,据说“我妈一个个你妈烂圾圾”的故事就从菜场里来的。小女孩可能会跟着妈妈去逛菜场,我们是不屑去的。买大米才是男生该干的,大一点的孩子可以扛个三四十斤,我只能背20斤,多了母亲也不让背怕压坏了。吃不到油条的三都岛却可以吃到正宗的烤面包,记得是2毛多一个,服务社边上有个面包房,大概先要保证支队首长吧,有时买得到有时买不到,两个上海师傅自我感觉非常良好,有次去的早了就见他们在打鸡蛋,整桶的鸡蛋哦。烤炉很高大,黑乎乎的,里面放着灯泡,我还以为就那么烤的。刚出炉的面包香味弥漫,就那么飘着飘着,越过了时空,这头是一只北美面包机,但它永远也烤不出那个香味。隔夜的面包切成一片一片,蒸一下抹上猪油,有时还有鸡蛋……豆腐坊有两处,一在东(中学方向),一在西(面朝海1号楼右边,具体位置记不清了),西面那个规模大,兼做酱油,职工都是些部队家属,大姐二姐三姐的叫,真像一个大家庭。买豆腐得先买票再排队,增多粥少,空手而归的概率还是很高的。豆腐做的很结实,掉在地上还能捡起来。买酱油一般会把空桶系在腰带里,空出两手利于和小伙伴们的一路打闹。买盐是一件大事,不是去店里买一斤两斤,是去盐场。前几天网上搜到叫新塘盐场,然后根据hh兄弟的指点确认了方位,从地图上看要横穿半个岛。难怪觉得盐场那么遥远,早晨出发要午后才能回,带上一点吃的,有些春游秋游的味道,那是我在三都走得最远的路。盐场看上去属于另外一个世界,一片片盐田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白光,无边无际。买回的盐放在缸里,用到最后盐又变成了水。外来了的物资都是由班船运来的,不是随时都有,比如西瓜、苹果、龙眼之类,好像都是集体购买然后分配,有次放学回家看见两个巨大的红苹果,就那么一直放着,记住了形而忘了味。以现在的价值来看,当年岛上最珍贵的食物应该是野生大黄鱼了,每年春节都会供应特别大的,那个时候也没觉得特别好吃,就是肉比带鱼多而已。螃蟹主要是梭子蟹,青蟹也有但贵,不常买,最大的钳子掏空了甚至带回了老家。对虾也是很珍贵的,有的战士存了钱就买一点,晒干寄回家乡,为了防止偷吃,一般都在屋顶上晾晒。秋冬时节,村民在地瓜地里搭好架子搁上长长的匾,边挖边洗,然后刨成丝晾晒,洗丝的大木桶会沉淀下厚厚的一层淀粉。晒干的地瓜丝磨成粉,制成窝窝头,有时的忆苦思甜饭就吃这个,我们一致说从前也不是那么苦么。按今天的说法,当年我真的是个小吃货,往事里总离不开舌尖。好了,到此真的打住,即使想起更好的也不说了。

三都.jpg

TOP

本帖最后由 qzw2011 于 2013-11-1 09:03 编辑

三都往事回复1
      我当兵的时候也是高炮兵,七十年代的两岸关系还是敌对状态,双方经常互向对方投放宣传品。台湾方面主要是通过氢气球向大陆发送传单,当然传单里面还有掺裹一些小玩意,如:休闲食品-饼干、牛肉干,小毛巾,甚至还有半导体收音机(固定只能接收一个台湾台)等。这些大型气球有特定的控制装置,每次接触地面时只发放一部分宣传品,然后又升空漂向另一个投放点发放,形像地说就像“蜻蜓点水”式的。
      每当发现大量低空气球时,上级会要求我们高炮部队进行射击(想想也是训练的好机会,有人免费给你放靶子)。每每有气球被击落的,传单会“天女散花”洒落一地,这时候部队与地方民兵会组织上现场捡拾。
      刚开始,部队领导教育战士,台湾气球带过来的食品不能擅自食用,防止里面有毒,收到要上缴。后来领导经过动物试验发现无毒无副作用,而且味道挺不错。以至到后来战士抢着去捡拾,遇到牛肉干之类,就地解决了。
      我们部队在福建惠安县崇武一带,直线距离金马台较近,每年在惠安机场驻训时,从警戒雷达屏幕上看到台湾的飞机竟敢贴近大陆不到50KM的沿线巡航,一旦距离贴近30KM,我方空军的值班战机就会升空迎击。这时候台湾的敌机扭头就走,但我方的飞机怎么也追不上,可能是性能相当或不如人家。双方天天就这样玩着猫抓老鼠的游戏。
      每到中秋国庆等重大节日,大陆方面也会向金马台方向发送些慰问品。我记得有一次是将慰问品捆绑在竹筒上利用退潮漂流发送。当时的慰问品是一瓶茅台酒加一本微型版毛泽东选集,茅台酒价格当时是8元(相当第三年老兵一个月的津贴费),微型毛选装在专制的红色塑料壳里,用蜡封口。这种专制的红色塑料壳正好可放置一本新华字典,我还特意留下一个红色塑料壳。当时哪晓得,现在的微型毛选可是一本难求,具有收藏价值;现在的一瓶茅台酒可是上千元。当年每次漂发的慰问品,也不知有几个可漂送到金马台?中途被鱼民碰到,老酒肯定是先下肚了。

TOP

回复 40# qzw2011


    放茅台之类的事我都没听说过。很多细节跟你的说法得到了印证,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