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家父史稿——《民国宁德》三都澳开埠调查集(3)
作者:涛之声
而紧接外街的是美国人和荷兰人合办的“亚细亚煤油公司”。在这里建立有煤油码头(浮埠)、煤油商行和煤油仓库等排列有序的各色建筑物,占用的地盘很大,几乎包括了今“福建海基”列为军事禁区的那一大片地方。海边平地,是商行的办公楼和散装煤油的露天仓库,即一个个长圆形的铁皮大煤油罐(每罐容量约20立方米);山坡上建有多座马口铁桶装煤油的仓库及职工宿舍等。煤油是易燃品,出于安全原因的考虑,该公司的周边不仅有铁丝网围护,还种植篱笆花木,雇用专人看管,外人是不能随便出入的。
同时,本埠北向的港口尾,有美国人建一“美孚”煤油码头,和“美孚”、“德士古”各建一油库。后来,又有一外国人在松岐与港口的两村之间处建一“永亨”煤油库。此外,岛上还有两家私营肥皂制造厂,一家现代通讯传媒——无线电台等。
但有一点必需提及的是,在这结构多元,人员冗杂,令人眼光缭乱的本埠街市中,也是当年革命活动的最好地方。如1932年夏至1938年春,丁立山同志受中共福州市委指派,以开办三都澳“百克医院”为名,用正当的行医职业作掩护,建立闽东联络站,为党的地下交通联络和苏区游击队的药品供应作出重要贡献,就是其中一例。
然而,三都澳开埠,是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在第二次中英鸦片战争失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之后,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使国家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性质,遭受西方列强和日本帝国的欺凌与掠夺,国家不能自主,人民没有权利,连建立的“福海关”,虽名为直属中央海关总署领导,而实际上是由外国派人担任“税务司”职务,把持海关大权。故三都本岛的土地也就任从外国人的随意使用与占领。将本埠分割为:英国界、美国界、德国界、日本岗、主教区等等。他们占领后,还插上石桩,刻字为记。比如,天主教闽东主教区,笔者在查阅宁德市蕉城区档案馆保存的民国时期档案中,就发现“地籍管理卷”有民国三十三年一月二十一日谭慕弘任宁德县长时,接省府饬办外国人及外国教堂祖用土地房屋调查文件,其呈报调查结果,三都主教区有土地房屋8处,计面积10.77亩,分项如下:
地段 面积/亩 土地性质 使用单位或个人 备注(租金)
坑 头 0.62 宅地 天主堂
坑 下 1.10 农地(种地瓜) 天主堂
松 岐 0.32 农地(种地瓜) 天主堂
松 岐 0.16 农地(种地瓜) 天主堂
中山路 3.83 宅地(店) 天主堂
五权路 1.88 宅地(晒盐坪) 天主堂
五权路 2.34 宅地(店) 天主堂
五权路 0.52 宅地(店) 天主堂
那年代,外国人在中国横行霸道是常有的事,而地方官员在处理民告番④的诉讼案时,又往往“礼让三分”,这种迁就态度,促进他们更加肆无忌惮。今仍印象很深的是,建国初期我们在三都澳搞“肃反”运动,清查本埠的历史政治问题时,就有村民反映西班牙传教士高满珍(中国名字),于上世纪初来三都澳传播天主教,强占民房20多间,时有陈姓业主向三都区署告状,他获悉后去福州活动,疏通上头关系,从上面压下来,使这场官司化成泡影,故民间流传着:“民怕官,官怕番”的话。再联系到前面民国33年宁德县政府调查外国人或外国教堂租用土地,三都澳主教区有8处用地的事,稍加认真就可看出,既冠以“租用”二字,但备注栏又不说明向谁租赁或每年租金是多少?因为我们知道,在旧社会的资产是高度私有化,寸土有主,尤其是建筑用地,除了购置、赠送,是不存在无偿使用的。
况且,鉴于三都澳所处的地理条件,对太平洋国家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故开埠后,西方列强和日本帝国,在经济上作为商品输出,展开贸易竞争的同时,军事上他们也在背后搞相互较劲,为图谋抢先占领而进行争夺战。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美国抛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前后,朝野首先注目中国三都澳,曾宣称如果取得三都澳,太平洋就会成为“美国湖”。日本帝国自不平等的《马关条约》签订,占领我台湾宝岛之后,就一直不让他国指染三都澳。据1944年出版的《太平洋历史杂志》第八期记载:“1900年11月19日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美国驻华公使康格(E·H·conger)的电报称:……海军部长鉴于在未来的战争中需要一个海军基地在中国沿海的重要性,迫切地要你抓住第一个有利机会为美国获得福建三沙湾的专用权作为海军军港,并获得下面附加保证:以三都岛东端为中心,三十浬为半径这个圆圈内的地区嗣后不得割让于他国或由他国管辖或利用,中国政府也不得在此地区建筑炮台”(魁特《美日外交关系》)。同年十二月七日,海约翰又给美国驻日公使巴克(Alfred E·Buck)去电报:“海军部极愿获得福州北面三沙湾作为煤站,请非正式地缜密地确实探悉日本政府是否会反对我们此事向中国交涉。”(《美国对外关系》)。日本鉴于若为美得手,则它掠得的台湾势将夹在三沙湾和菲律宾之间,而受到严重威胁。日本政府于12月11日即复函给美国政府严词拒绝,美暂时沉默⑤。
综上,可以看出,过去的三都澳,已成列强帝国的军事扩张,侵略中国,称霸亚洲,必先觊觎的海域之一。其手段多样,以租借为名,行占领之实。现将看到有关文字记载的几件事,摘抄如下:
一、清光绪季世,有欧洲强国意大利派使者来中国,向清政府租借三都澳,知道此港的战略地位很重要,可与山东威海等处的港口相媲美,故自辟为对外通商口岸。从此,使这一海边的小渔村变成国际商贸重镇⑥。
二、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九·一八”事变,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东北三省的前一年,即1930年的夏秋间,日本为“租借”三都澳建立军港,已作好两手准备:一方面去向南京国民政府谈判,提出租借三都澳;另一方面又通知在三都澳的日本企业撤离,准备用武力占领。这时,美、英两国闻讯,迅速开来军舰45艘(美国23艘、英国22艘),进行军事干预。日本见势不妙,暂且罢休⑦。
三、1934年春夏之交,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国的事件——三都澳新闻案,就是因为日本“租借”三都澳而引发的。这则发自福州电讯的“花边新闻”,不足百字,大意是:日本驻中国海军,通过中国人李某(实为福建省政府顾问、亲日分子李泽一——原注)与日本驻福州领事馆,多次向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提出商借福建闽东三都澳为海军基地,在谈判过程,据说日方口气强硬,含有威胁性,事实进展如何,尚待证实。时属“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东三省,正蚕食全中国,形势十分险恶,故此稿由《上海大晚报》刊出后,一时间舆论哗然,激起了国人对福建当局的纷纷谴责,也引发国际上的强烈反响,美、英、法等国驻华使节立即向南京国民政府提出质疑,极力反对日本“独吞”三都澳,违背“缔约国”的协定,使得政府“内阁”很没面子。他们为给自己制造下楼的台阶,只好矢口否认此事,说是纯属杜撰,并严查撰稿人——福建外勤记者寇冰华,定以“捕风捉影”、“蛊惑人心”罪,逮捕送交军法处判决有期徒刑两年半,以此来平息社会舆论。可怜寇冰华的爱国之举,却换来身陷囹圄⑧。
那么,美、英等国又为什么要反对日本“租借”三都澳呢?是有历史原因的,上面提到,美国自1899年推行“开放门户”政策以来,一直想觊觎中国的三都澳。当1910年清政府与美国达成“海军借款”协议,承诺三千万美元借给清政府“建制三都澳”时,却因日本的强烈反对,而未能如愿以偿。美国的好梦破灭后,即耿耿于怀,总想伺机报复。故至1915年中国被迫签订中日“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时,日本政府意欲把“租借”三都澳也写进第五条的“海军建制”里,同样因遭到美国的反对,而未列入。所以,盖自十九世纪末美国推行“开放门户”政策起,至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前的近三十年间,西方列强和日本帝国在掠夺中国时,对三都澳这一特定海域,既垂涎三尺,又相互牵制,谁也未能达到“租借”的目的。
注释:
①引自蔡泽扬《建国前三都澳水上交通》,见《宁德文史资料》第六辑。
②引自周玉璠《海上茶叶之路》,见《宁德文史资料》第六辑。
③1958年“肃反”运动,在三都澳搞政历问题大清查时的调查统计数字。
④番、番仔,宁德方言。即外国人,也叫洋人。
⑤引自谢忠辉《三都澳论》第九章。海约翰时任美国国务卿,见《文学故事报》总1221期转载《文史天地》史海威、王荣优的“《辛丑条约》为什么没有割地条款”一文。因谢在书中引用比例时,未能说明海约翰的职务,特补充之。
⑥民国续修《宁德县志·疆域沿革志》(誊写本)记载。
⑦1958年“肃反”运动,在三都澳搞政历问题大清查时,抄自福建省公安厅保存民国期间的“有关人事”档案。
⑧引自1992年《福建新闻志·人物传》中的寇冰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