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快艇兵 于 2012-2-22 21:52 编辑
三中全会拨乱返正 舍别舰艇从事政工
——从军回忆录之十二
老水兵
1979年元旦刚过, 一纸调令将我从鱼雷快艇抽到支队(师)政治部组织科任正连职干事。按政治部首长所说就是:从基层选调优秀年轻干部充实机关,以适应新时期发展的迫切需要。
那时,刚刚降下帷幕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告结束文化大革命,摒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确定全党全国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三十年的历史证明,三中全会的决策无比英明,否则中国就更加灾难深重。但是,由于长期受错误路线影响,要从指导方针、思想观念、实际行动各方面均进行工作重点的战略大转移,大刀阔斧地拨乱返正,可谓“百废待兴,百端待举”,难度相当大。举例佐证:
报到第二天,我随杨家海科长(副团职)列席支队党委扩大会议,议题是“如何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加快部队建设”。刚转入讨论,就有一位正团职领导“义愤填膺”地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前进方向,就没有胜利希望!现在毛主席他老人家走了,竟有人胡说毛主席也犯错误,胡说毛泽东思想也不够全面。再这样下去,无产阶级红色政权能保得住吗?!修正主义资本主义能抵挡出去吗?!我们都是跟着毛主席南征北战走到今天的,我们要誓死维护毛主席的光辉形象、誓死捍卫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说话间激动地站起来,右手下意识地摸摸腰间(幸亏没配带手枪,否则会掏出来衬托他的决心)。
假如这些言语这些举动放到现在,简直令人可笑,但当时确实有不少老干部“凭着朴素的阶级感情”和固有的政治观念,思想一下子转不过弯,把客观公正地评价领袖的功过是非误认为是“诽谤”,把全面准确地把握革命理论体系误认为是“修正主义”,这并非“天方夜潭”。好在上级领导机关有所预料并认真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规定讨论中允许发表不同观点,“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但要求认识上务必尽快端正,行动上必须立即执行,做到“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我到任的组织科,承担着师党委决议的传达督办、各团级领导班子的考核调配等重要职能。支队党委扩大会议结束后,杨科长就立即带我到各基层部队转。白天参加各类会议,晚上整理笔记撰写材料。习惯于海上军事训练战备护航的我,虽然平时也忙里偷闲喜欢写点东西,但真正让屁股钉在椅子上、让钢笔粘在手指缝,确实很不适应。
杨科长觉察出我的烦恼后,便推心置腹地与我交谈。交谈中,他道出我调职的过程:几个月前,海政组织部王子尤处长设想将我抽调上北京(只是王处长尊重我本人意见没有下调令,详见本人从军回忆录之十《政治活动连绵不断 军旅征途再临选择》),就已引起支队政治部的注意,恰巧目前机关要充实,组织科和宣传科都想要我,尽管快艇大队不想放,但支队还是下调令了。末了,科长明确地说:“从基层到机关,从军事干部改任政工干部,是组织的需要,你必须服从命令并且认真履行好新职责。”
看来,只能“认命”了。好在我从16岁就走出社会独立生活,适应性较强,很快便进入角色。由于我刻苦努力,没过两个月,各团级和直属营领导班子的情况便掌握得八九不离十。
一次偶然机会,使我责任更重。那是1979年3月初,支队政委周显明下部队调研并指导。领导出行,秘书随从,这是规矩,但恰巧履行秘书职责(按规定正师级以下干部不配专职秘书)的我科副科长感冒发烧,而科长正为即将召开的党代会筹备工作忙得不可开交。这样,我就被安排临时顶替。一个多星期里,我跟随政委及宣传科长乘坐“嘎斯69”吉普车(苏联产,因尾部宽大,外号“大屁股69”),从闽中到闽北,深入到导弹快艇大队、鱼雷快艇大队、勤务船中队、舰船维修所等基层部队。要知道,那年头,正师只能配吉普,那车可不是现在的越野车,帆布作顶,没有空调,四处透风,夏天蒸桑拿,冬天挨北风,跑在福建前线黄泥垫底的国防公路时,尘土还一个劲往里灌,坐车也是够疲劳的。我也不辞劳苦,认真履行秘书职责,写了满满4本笔记,而且每晚都整理归纳草拟调研报告。返程途中,政委吩咐我两天后完成调研报告。当晚,我通宵达旦修改补充已经草拟好调研报告。次日早晨上班,当我将五千多字且抄写得工工整整的《关于团营部队现状和近期须加强措施的调研报告》呈报给周政委时,他显得十分意外。下午,他让我在调研报告上提炼了几个观点后,便挥笔签署“同意印发支队常委阅,并提交常委会讨论充实后,以文件形式发直属单位”。这是我为正师级首长撰写的第一篇文稿,如此快捷就通过,顿时充满喜悦。要知道,那年代没有电脑,一笔一划都是靠手写的;没有网上搜索,所有资料和观点都是凭阅读文件和实践积累的。要写篇稍有指导价值的文章,实属不易。碰巧的是,几天后时任海军福建基地(正军)政委王俊杰来支队检查工作,周政委以此调研报告为基础向他汇报,获得赞赏。周政委大概觉得我的笔法对应他的思路,之后又让我起草了两份讲话稿,都予以采用。
4月28日(今天刚好是32周年),支队召开第二次党代会(照片附后)。会后,科里便根据周政委的意见,对我的职责作了调整,在原有范围增加了“承办支队党委秘书职能”的内容。
在宣布职责调整的科务会上,我像犯了错误般如坐针毡,因为上机关仅仅4个月,就承接起原本是副科长的部分职责,而副科长刘儒是抗美援朝时期入伍的老资格,是我尊敬的上级、老师和长辈呀。可是,刘副科长非常宽仁,当众表态:“何干事能力强,观念新,承接秘书职责是合适的,我五十多了,身体不好,思维也迟钝,新时期应当有新观念新作风。”会后,他非常愉快并细致地移交了党委秘书的工作,之后一段时间里,仍耐心指导我工作。
……
从1979年初到1982年初,我在海军(鱼雷导弹)快艇21支队组织科工作整3年,期间经历许多事件,不必累赘。切身关联较重要的有二:其一,1979年全军对干部中的2%予以提前晋级(那时以行政级别定薪金,当时1969年之后入伍的,无论职务是师级还是团级,仍是行政23级,和排长一样月薪54元),以解决个别职务高而行政级别低的问题,我是73年兵仅正连职,对此事根本不沾边,但出乎意料竟然得以提前晋级,是当时全福建基地(军级单位)兵龄最短的22级干部;其二,1981年所在科副科长转业,支队上报调配方案,拟越级提升我补缺(正连职直接提为正营职),基地干部处派员来支队考核,因听到个别干部认为我“未在基层任过营职政工领导,缺乏全面组织能力”的评价而否决。我对此很理解,扪心自问:当时未担任过基层政工领导的我,怎能担当起指导各团级领导班子加强建设的重任呢。
1982年,又是一纸调令,使我离开了服役十个年头的三都岛。
附:海军快艇第21支队1979年4月时的支队领导名单和在本文最后边照片的位置:
最中间者——张子魁,支队长、支队党委副书记(正师职);
左起第3名——周显明,支队政委、支队党委书记(正师职);
右起第3名——张锡元,支队副政委、支队党委常委(副师职);
右起第2名——王炳岐,副支队长、支队党委常委(副师职);
左起第2名——胡兴华,副支队长兼三都快艇基地基地长、支队党委常委(副师职);
右起第1名——于学友,支队参谋长、支队党委常委(副师职);
左起第1名——李鸿祥,支队政治部主任、支队党委常委(副师职);
(未完待续)
(注:由于网络版面等原因,以下照粘贴后被剪裁变窄,边上的人物不全,如需看大图片,请点击:http://hw07576313138.blog.163.co ... d=210089545&p=1)
2011年4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