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癸巳七月 ,天朗气清,傍晚时分,骑车始于蕉城东湖路,先后转城东路,坪塔路。从洋尾出发,途经二都上下村、飞鸾、里窑、外窑,到达蕉头码头。
次日清晨,告会亲戚后,从三都天湖市场,沿三都海堤往港口尾方向骑行。望着一旁防台的树木,忆起当年乡土教材课上老师义愤填膺的说道当年的洋行是如何被东洋鬼子的飞机摧枯拉朽般地化为历史的尘埃。如果可以,请允许我建议在三都港口的路上建立一块石碑 上面刻着我们当年严重的损失以警醒后人,我想这会是更加鲜明的爱岛爱国教育。
看着港口部队的山头,又忆起小时候军民一家亲的场景。曾经有幸作为三都中心小学的学子一枚,恰同学年少,大家曾一起背锅提菜板,手拉手,结伴去春游。军港山头,又是炊烟袅袅升起,又是宏发方便面四处飘香,那是多么融洽的军民大家庭啊!
继续行至大湾村,无路可走,只好掉头穿过军营,从海堤闸口处经港口村内,过道塘乾头老家,往新塘村方向骑行。
途经新塘村水库时观察到水的颜色不对,感觉有蓝藻爆发的征兆,不知村民是否饮用其水,真有点担心。
新塘盐场,最早只是从我父辈口中得知,这是当年他们年轻时曾参与修建和赖以生计的地方。望着这块写着“宁德市盐场“的牌匾,想象着当年炎炎烈日之下,身穿红背心干瘦黝黑的我父亲,曾经和他所在生产大队的兄弟伙伴们在这片土地上用汗水挥洒着他们的青春,给宁德地区百姓提供着生活必需品的情景时,不禁感慨万千!
新塘去岐下,岐下去葛里湾南澳的行进路上,会有柳暗花明才一村的感觉。但当你看见村中仅有的三户人家都在修建新房时,你就愈加体会到叶落归根的深刻内涵,即使路途交通再怎么不便,即使居住此地还有可能遭遇各种风险,但总归家就在这里啊!
到了新塘渡口又是“穷途末路”,只能无奈转身,掉头从原路返回到三都镇上。
从大榕树处爬坡向黄湾、玠溪村方向走起,部队的围墙把通往黄湾的道路挤的更加清瘦了,不过路况却便利好走。来的路上听人说,黄湾已成为了宁德市的示范村好像。我不知道别人打算用怎么样的口号来标榜“示范”二字,我只知道当你看到我们三都人男男女女全是黝黑朴素的脸庞时,你可明了那便是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劳作的结果,在这里,楼房的一砖一瓦都是汗水的写照。
传说中的玠溪,经过竹乾头后骑行一会就到了,这里有三都面积最大的围海造田。现在由于经济形式的转变,农田里大都养起了弹涂鱼,用海水与山泉水汇兑成的半咸水养的此鱼,味道无疑是鲜美无比,只可惜目前产量太低,而且养殖的技术手段还有待提高。可以想见,继黄瓜鱼和龙须菜之后,弹涂鱼养殖必然成为我们三都岛民的第三大支柱产业。
又得离开小岛了,环三都游,总算完成了,虽然不太完美。有梦还得去飞翔,请大家有空一定常回去看看,这里依旧有你熟悉的味道。大家有空还可以常想想三都的未来,因为它这里有你挥之不去的记忆与浓厚情感。 |
-
-
白鹭的爱情.jpg
(62.8 KB)
-
-
扁鱼.jpg
(56.29 KB)
-
-
春田.jpg
(83.98 KB)
-
-
动车池塘.jpg
(54.7 KB)
-
-
橄榄.jpg
(46.51 KB)
-
-
介溪.jpg
(43.53 KB)
-
-
鳗鱼.jpg
(62.09 KB)
-
-
三都牌.jpg
(48.68 KB)
-
-
鱼仔.jpg
(67.15 KB)
-
-
远眺三都.jpg
(30.01 K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