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了,抬头仰望万里兰天,俯首扫视无际大海,海鹰始终无影,再也听不到他那振飞激昂的声音。
1959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向建国十周年献礼的故事片《海鹰》,风靡神州人人喜爱。海战英雄张逸民就是剧中主角的原型,也是编剧之一。当年他在海战激情之余,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和感念生死与共的战友、部下,提笔书写英雄。恰在此时,著名作家陆柱国深入部队挖掘创作题材,请他参加了电影《海鹰》的创作,是为编剧之一。电影《海鹰》以海军鱼雷快艇战斗英雄张逸民和他的战友们为素材,讲述人民海军为统一祖国,英勇顽强保卫海疆的动人故事。张逸民在几次海战中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作家陆柱国,他以张逸民名字的谐音为剧中主角取名张敏,由中华俊男著名演员王心刚饰演。参加主演的还有王晓棠、张勇手等。《海鹰》以真人真事为兰本,塑造了海战英雄形象,成为当时青少年崇拜和广大群众喜爱的偶像,也是广大海军官兵学习的榜样。
无比英勇机智
仿佛是大前天,在国军不断叫嚣反攻大陆肆意进行袭扰的浙江海靣,26岁的青年艇长张逸民一改鱼雷快艇密集群攻的规范战术,孤胆接敌无比勇猛,驾驶单艇,以独一鱼雷,在艇体失去平衡的情况下,超近距离击沉前来骚扰的敌"洞庭"号炮舰。创海战史奇迹。
仿佛是前天,在炮击金门战役中,29岁的鱼雷艇大队(团编制)参谋长张逸民率领六艘鱼雷艇,突袭敌阵,在金门岛海面一举击沉敌"台生"号、重创"中海"号大型登陆运输舰。
仿佛是昨天,在崇武以东海战中,36岁的鱼雷艇支队(师编制)副参谋长张逸民率领六艘鱼雷艇,在失去隐蔽性突袭性的不利条件下,根据多年征战经验,运用自己独创的战术,牢牢盯住敌"永昌"号炮舰,比智比勇比意志,三进三出占阵位,硬是在敌眼皮下毫无掩护地强攻放雷,击中敌舰爆炸,舰首翘起舰尾下沉。588等护卫艇及时赶到,再接再厉以猛攻,"永昌"舰燃起大火当即沉没。从此为台湾海峡战事画下了句号。
张逸民,男,1929年生于黑龙江宾县亦农亦商殷实家庭,高中学历,1947年18岁时参加东北民主联军,历任文书、参谋,后在第四野战军43军参加辽沈等多次大小战役,徒步征战万里,从东北松花江打到海南岛,是位出类拔萃的作训参谋,多次立功受奖。1951年调入海军,他激情澎湃,特别适应复杂多变的海洋生活,大风大浪翻江倒海中从不晕船。记忆力特强,走过的航道、岛礁、海区过目不忘。方向感超群,在无边无际的茫茫大海,能准确判别东南西北。1951年在青岛鱼雷快艇学校毕业后,成为新中国海军第一代鱼雷快艇艇长。在东海舰队战斗值班尖刀部队,张逸民既是智勇双全的指挥员,又是奋不顾身的战斗员,不畏艰险英勇善战,孤胆独斗有我无敌。经历了单艇、编队多种作战形态,与不同类型艇队协同;运用霹雳突袭、摆阵强攻等多种战术手段,歼敌于心无畏、战必胜之中。大智大勇,驾艇、率队击沉敌舰三艘,重创一艘,战绩辉煌,史无前例,无人可比。当年届不惑进入军级领导岗位,挑起更大重担,从军事指挥员转为政治工作干部,也是干得有声有色。在文革期间一年多时间中,把一个派性严重积弊成堆的党委领导班子,整顿成了团结战斗的集体,成为全军军级单位领导班子建设的优秀典型。在战备建设中,把舟山建设成为一个坚攻不破的海上堡壘。成为全军海岛建设,加强战备的标杆。
海战结缘英雄
我与张逸民神交六十二年,结缘五十九年,虽然面对面的近距离交集,包括去年赶到舟山为他送行,仅仅只有三次,但是生离死别刻骨铭心。
1953年,我们新组建的护卫艇大队南下福建,进驻台湾海峡,改变了人民海军在福建海防前线没有水面作战舰艇的局面。我们在巡逻、护航,护渔中,与退居台湾、金门、马祖的国民党海军展开争夺制海权的激烈斗争,並不时反击台湾空军的疯狂袭击。一些领导和战友为此献出了生命,他们的鲜血就喷洒在我身上。在1954年年中的一次战斗中,我艇损失惨重,我被击中负伤。挫折、失利犹如严冬阴冷,在悲痛、压抑、沉闷的日子里,我们积极备战,渴望有一次炽烈的炸雷,胜利的战斗。
1955年1月,如春雷响彻云霄,浙江传来鱼雷快艇艇长张逸民冲至敌舰200米超近距离,单艇独雷击沉敌"洞庭"炮舰的胜利㨗报,我们为之振奋欢欣。当时我想,这要有多麽坚强意志,勇敢精神,和沉着高超的战术技能。张逸民,这个响亮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我眼前,一个高大的英雄形象从此竖立在我心中,成为我学习榜样。
1958年"8.23炮击金门"战役打响,8月24日夜,我们在厦门港外镇海角海面待命,随时准备配合鱼雷快艇出击,可是一直没有接到命令。后来指挥所派我们去搜寻快艇战斗受损落水人员,结果无获而返。没想到那时张逸民已率鱼雷艇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金门岛料罗湾外一举击沉敌"台生"、重创"中海"两艘大型坦克登陆舰。这胜利大大鼓舞我们去建功立业。
1958年9月1日深夜大风大浪中,我们中队三艘高速护卫艇在金门海面向敌混合编队冲去,当时在操纵指挥的我见到左后方出现一道道泛着银光的白浪,白浪迅速在左侧超越我们向前飞滚,漆黑夜海中虽然只见浪花不见艇影,但我知道這是张逸民率领的鱼雷快艇编队冲锋向前了,与他协同战斗增强了我们胜利信心。不久,见到右前方海空曳光弹交織,知道张逸民捷足先登打上了。我们冒着曳光弹雨加速冲上去,集中攻击敌"沱江"舰,经过78分钟激战,37毫米机关炮发射4399发炮弹,"沱江"舰水线上下弹孔累累,死伤30多人,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不久报废在台湾海峡波涛之中,我们中队首创小艇击沉敌舰范例。9月19日凌晨,我艇又在敌东碇岛前,擒俘敌水陆两用运输战车。全中队荣立集体二等功。1965年11月13日深夜到14日凌晨的崇武以东海战中,我工作战斗过的艇(原556艇,此时已换装改舷号为588)又和张逸民率领的鱼雷快艇协同战斗,再创击沉敌"永昌"舰,重创敌"永泰"舰的范例,荣立集体一等功。1966年2月3日,国防部发布命令,授予"海上猛虎艇"荣誉称号。作为当年的首任副艇长、第二任艇长,我深知"海上猛虎艇"与鱼雷快艇的战斗协同情长谊深,所得荣誉与张逸民宻不可分。
蒙受不白之冤
此后数十年,我已被脱下军装转业到地方工作,从媒体和战友口中知道一些有关张逸民的情况。他赤胆忠诚献身海軍事业,被选为第三,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九大代表,1969年7月(41岁)毛泽东签发命令,任命张逸民为海军舟山基地政委(正军职)。1970年,海军开始进行航空母舰筹建计划,张逸民和司令员李静,奉命选择航母停泊基地,他走遍所管豁的浙江海域港湾,详细了解当地水文、气象、岛礁,航道等情况。在找到理想的海港向海军领导报告时,满怀激情地希望领导考虑让他回到海上担任航空母舰的舰长。可是在"9.13"事件后,他竟被莫名其妙地打成林彪反党集团成员,跌落深渊被关押审查十六年,被批斗得家破妻亡子女离散。很难想象他被戴上那么多罪状,如:
一一他受到毛泽东主席三次接见,其中有一次林彪陪同在毛的身后,间隔着距离,根本讲不上话。但却被说成受林彪单独召见,许诺政变成功后任总政副主任,参与了林彪反党集团政变。托战友代买的雷达手表,被说成是林彪的赐赠。
一一1970年7月,张逸民接到通知让他和司令员赶往机场接待前来视察的中央首长,到机场经介绍始知是叶群,事后也才知那天随行的一位年青军官是林立果。他们母子专程到舟山,是去海上仙岛普陀山为物色适宜林彪休养的地方。此事被说成叶群、林立果受命特地前来与张、李联络,布置政变阴谋(后来普陀山未被选中,若选中,张的罪孽可就更大了)。
一一1955年1月10日,在浙江执行作战任务,追赶敌舰航行至离当时国军所占的大陈岛较近,被说成是准备投敌(就是当天稍后,那次创海战奇迹,单艇独雷击沉"洞庭"号炮舰之前的战斗行动)
一一1967年11月张逸民在海军首届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上被树为标兵,受到毛主席接见,新华社发了有啚有文的通稿,美国有一家报纸刊载了这一啚文。被说成是美帝国主义收买的忠实走狗和特务。
一一在"九.一三"事件前夕,张逸民接到上级通知:为防苏修突袭,要他和司令员组织、带领部队南下,参加了东南沿海三军抗登陆演习。不料以后审查说是配合林彪"北兵南调"在广州"另立中央"的两大阴谋。当年在演习中各级发号司令者,这时成了审查者,中间的层层领导没有人出来说话承担,直到很多年后一位高层权威对此事发话:这事不要查了,是毛主席批准的。这才算搞清解脱。单为这一条,张经受了10年严酷的审查。
一一1969年(40岁)12月,张逸民在中共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参加选举中央委员时,根据大会主席团的投票分工要求,未投部份老同志的票,被批是仇恨老干部。
一一1967年6月,张逸民出差在外,快艇支队公务员给他家送去一封香港来信, 他的妻子魏淑霞警觉性很高,随即将不拆封的原信让公务员交到保卫部门。一个多月后,保卫部门交给张逸民来自总政治部的函件,原来就是被妻子上交的那封香港来信,自称表弟的三人讲在南洋做生意,很富裕,希望张逸民不要再打仗了,到南洋和他们一同做生意,快快乐乐过一辈子。署名表弟的三人是1958年8.24击沉、重创敌舰各一艘海战中,战艇沉没落海被俘的三名士兵。总政在这封策反信上批示:"转告海军,这信与张逸民同志无任何关系,此信可以转给张逸民同志看一看"。张逸民阅后感受到组织的信任十分欣慰,支队领导还表揚了他妻子。此事本己了结,文革中却又被说成"接受国民党特务机关的策反,是暗藏的敌特分子。
一一张逸民是家中长子,仅因妻子魏淑霞年纪比他大,竟被污蔑说成张是霸占嫂子为妻,从道德品质上打倒他。
从1971年"9.13事件"起,开始16年的磨难,曾准备将他"双开"(开除军籍、党藉),经反复审查,反复辩白,反复申诉,直至总政纪委。终于,以前强加于他头上污蔑不实之罪都被一一查清推翻。这些年虽受磨难摧残,他坚强不屈,坚持锻炼身体,时刻准备重返大海,为进军深兰海洋再大干一番,他热切地盼等着。可是,1987年7月,他等来的却是高层决定他以正师级离休的命令,意味着不单被荒唐的莫须有罪耽误了16年宝贵的时光,还平白无故连降两级,他对此不服,要求上层给一个有道理的说法。遗憾的是他的要求石沉大海。
晚年的喜与悲
2014年5月初,我与原新华社海军分社副社长,资深军事记者陆其明伉俪前往舟山看望。那次一起到舟山的还有海空英雄舒积成,张逸民原部属、鱼雷艇战友顾汉昌。大家交谈最多的是张逸民在写的回忆录,他虚心征求意见,认真作记录。85岁的老人了,还勤笔奋书爬格子。十年来一点一划一字一句写下六十多万字的回忆录,一而再,再而三修改,力求完美,毅力惊人,精神感人。战后劫后,耄耋之年久别相聚,大家十分欣喜,有说不尽的话,相约隔些时间再聚。一天,在他子女、家人一同参加的家宴晩歺桌上,他郑重其事把我介绍给大家,情真意切讲述五十六年前一一1958年"九.一金门海战"中结缘的事,称我是他的救命恩人。我顿时想起那年海战中的生死情谊,不禁热泪盈眶,忙说:不能这样说,不能这样说,我承受不起⋯⋯。 欢聚告别时见他精神矍铄,身体硬朗,我期待再约再聚。去年初看到上海电视台为他做的《我是海鹰》专题片,正在高兴之际,传来他入住医院的消息。3月17日传来噩耗,18日清晨,我乘坐长途车从上海赶往舟山去见他最后一面,为他送行。张逸民的三公子张玉林在灵堂前向从北京赶来的大侄子、长兄张南征少将(军事学院教授,当时他在料理其它事,不在跟前)之子,张逸民的长孙张征敏介绍后,这位四十来岁的魁梧男儿,竟然撲地下跪匍匐在我跟前,口称是他们家的恩人。受如此叩首大礼,我怎承受得起。张逸民育有三子一女和第三,四代多人,子孙个个能干,重情重义又重礼,我感动不已,又交织着悲痛心情,控制不住泪流满面,忙俯身将他扶起。往事重现眼前。
夜海波涛见证
1958年9月1日,我们从深夜打到2日凌晨的激战中,在敌“沱江”舰已千疮百孔无力招架时,连续接到东海舰队福建前线指挥所十来份急电,命令我们搜救鱼雷快艇战斗沉没落水人员。指挥艇557领着我们不无遗憾地停止了可当即打沉“沱江”舰的最后一击(后它报废在台湾海峡),心急如焚转为搜救部署,我的心顿时从刚为酣畅痛打敌舰而兴奋的高处跌落下来。我们和鱼雷快艇战友都是在海上出生入死的人,心心相连息息相通。海上搜救十分艰难,若错失时机
,成功率几乎是零。此前我们曾两次在海上紧急执行搜救任务,一次是8月14日下午在海壇岛海面,搜救空战落水飞行员无果。另一次是8月24日黑夜、25日白天,在金门�以南海面,不顾敌机可能的空袭,犁耕式来回搜寻鱼雷快艇战斗落水人员也无获。落水人员有的捐躯葬身大海,有的巧遇渔船获救,有的成为台湾国民党军队的俘虏。据被渔船救获的艇员讲,他们在海上漂游时曾见到我们,但呼唤无应,而我们却是无一发现,痛失战友。
今次暗黑之夜,他们落水已有一段时间,没有确切的定位点,风吹浪打,潮起潮落,海流湧动会把他们卷到哪里?我们在海区前冲后攻,左转右拐,围绕着几次企啚突围的敌舰转了不少圈,航行了不少浬,应该已远离原来海区。大海捞针十分渺茫,我的心被揪得紧紧的,决心无论如何一定要竭尽全力搜寻。雷达电波扫海找人无效,只能凭肉眼加望远镜扫视。艇减速慢行,我把操艇交给了宫艇长,马上走下指挥台迅速组织人员仔细搜索。大家望眼欲穿,不放过尺方海水的一波一浪。这时乌云笼罩的夜空突然云开月朗,明月竟然悄悄探出,皎洁的月光倾泻海面,天助也。甲板上、炮位上、指挥台上,二十来双眼睛前后左右360度极目扫视黝黑海面,焦急、沉重、不安之心突突跳动,感到时间特别漫长。约十五分钟左右,已搜索航行了一段浬程。突然发现左舷前方有微弱的光点在波浪中时现时隐,心中燃起希望之火,我让信号兵立即向指挥艇报告。减速再减速,怕推进器旋转涡流伤人,随即停伡滑行,小心翼翼慢慢靠近过去。经喊话沟通,果然是待救的快艇落水人员,找到了!找到了!我们个个喜出望外。558艇负责海面警戒,我556艇和557指挥艇马上放下救生杆、救生绳。我心目中赫赫有名的英雄,中等身材、十分精悍的鱼雷快艇大队参谋长张逸民和他的战友们被我们两艇一个一个施救接上甲板,我556艇救接上了6人。张逸民真是好样的,他领导下的兵也是好样的,上艇后依然斗志高昂,还想在我们艇上继续参加战斗。我忙让艇员给他们披上毛毯,为伤员包扎伤口,安置到艇长室、水兵舱,换衣服、喝姜汤休息。后来得知他们漂浮在海里发现我们时,曾打枪鸣号想引起我们注意,其实那样无济于事。枪声被风呼浪啸和轰隆的马达声淹没了,尤其是我们的耳膜,被一个多小时的巨响炮声、气浪震得疼痛进而麻木了,耳聋了,根本听不到。真悬啊!若是擦肩而过,或从他们头上驶过..⋯⋯后果不堪设想。这次落水人员全部搜救成功,在海战搜救史上罕见。当时我们急切前往搜救,却不知他们确切方位、距离,战艇处在"盲航"状态,冥冥之中鬼使神差几乎是无误差地把我们导向他们,时间和空间都恰到好处的相合交汇,若前后相差几分钟距离相差百米,都会失之交臂。即使是现今的GPS导航,恐也不一定有这麽准确无误。实在,这是多方面有利因素巧合的巧合:张逸民他们漂浮在海里充满惊险,意志坚定;他组织全体落水人员抱团自救待援,措施正确得力;暗黑中准确分辨敌我舰艇,避过敌舰搜捕,及时向我们发出灯光信号。他们漂流,我们航行,虽然离散已一段时间,竟然会在相距不远的同一海区,再加上我们搜索仔细及时发现,否则又会"8.24"悲剧重演。我们护卫艇在海上虽然尽职尽力,但未遇多大曲折惊险,没有什麽动人壮举。所以我一再讲,对救命恩人之说承受不起,我们只是怀着战友生死之情尽全力执行任务,很幸运的是我们成功了,很幸运的是张逸民和战友们獲救了。这样的机率在大风大浪的战斗海上极低极低,只有偶然性没有必然性,是天大的幸运,用俗话来说:是张逸民他们命大福大,命不该绝!
这次海战,国军方面称之为"料罗湾九·二大捷",台湾报导称:击沉共军鱼雷艇3艘、大型炮艇8艘,击伤炮艇2艘。由于战绩出色,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颁授"沱江"舰荣誉虎旗(原沱江舰己报废,重新命名了另一艘"沱江"来接替,借体还魂)阵亡的沱江号军医陈科荣中尉除破格昇为校级外并入忠烈祠奉祀。舰长刘溢川少校因战功连连,晋升至海军中将。作为当时参战者,我清楚我们仅损失魚雷艇2艘,落水人员全部获救,我们护卫艇只有3艇投入战斗,全部完好无损,仅有2人轻伤而已。但在我方的有关文章中,也误说是牺牲了2人。
绝笔回忆录
张逸民为大海而生,他的意志经大海磨砺、战火淬炼越发坚强,成为威名四扬的海军悍将,建伟功创辉煌,是海軍軍人的骄傲。只感叹:事不遂人愿,如今魂归大海。他的人生精釆绝伦,跌宕起伏:踏浪尖,创造海战史奇迹,卷浪底,雄心依旧生命不息。蛰伏海岛,
宁愿健康受损、生命折寿,以心和血十年磨一剑,几经补正修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华美地捧出宏文六十万言,填补了鱼雷快艇战斗史的空白。在浮躁、功利的社会,在无秘书不会作文,无助理不会讲话的官场,军政高干中象他这样勤奋笔耕者实在少见。那些由组织上组织写作班子书写的回忆录,有多少是"作者"原汁原味的真实、心声、语言?他写回忆录不为掦名不为啚利,既写"过五关斩六将",又不廻避"走麥城",留下宝贵的史实和取胜的经验及挫折的教训,成为后人征战海疆的好教材。他历经磨难,不改初衷,殚精竭虑为海军建设作最后的贡献。
在回忆录中,他写到"9.1海战"中鱼雷艇损兵折将无功而返的"走麥城"。战前,台湾方面判断,那天大风大浪我们护卫艇丶魚雷艇不会出战。便派遣混合编队,由"美坚"号中型登陆舰(满载排水量900吨)运送物资去金门,中型炮舰"维源"号(满载排水量650吨)和小型炮舰"沱江"、"柳江"号(满载排水量450吨)护航。台湾方面也真敢冒險,邀请了台湾和外国记者近40人组成金门战地採访团,还有文艺界著名人士,让他们乘坐"美坚"号登陆舰前往被炮火包围中的金门,乘客记者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被作为赌注押上了金门战场。随舰的还有休假返回的美军军亊顾问团及国军官兵,共400余人。舰上满载军火,是座一触即发的火药库,只要它被鱼雷艇或护卫艇击中,就会爆炸成一片火海。
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是战斗中常用的手段,那天我们出乎台湾意料,冒着大风浪出击了。6艘鱼雷艇和我们3艘75吨高速护卫艇与敌混合编队4舰激烈交战厮杀。(另4艘50吨护卫艇因航速慢赶不上,未能参加战斗)。那艘"美坚"号登陆舰,是总参作战计划中圈定的鱼雷艇消灭目标。如果不发生意外,以张逸民的勇敢机智和两次成功击沉敌舰的经验,击沉"美坚"舰绝对是囊中取物。可是现实中没有如果,那是因为海战中发生了几个他无力改变的意外,"美坚"舰才逃过一劫,舰上所载记者、顾问、官兵等400来人才毛发无损。他们在"美坚"舰上目睹了海靣激烈炮火的交织,自己悬生死于一线。当战斗结束,他们为逃过一劫喜极相拥而泣。
那次海战在两次台风间隙,风大浪高,大大超过了鱼雷艇承受能力,攻击是在破坏性航行中实施的,6艘艇装载12条雷,在航渡中被大风浪颠簸摔丢入海3条,损失了四分之一的战斗力。艇与海浪强烈碰撞,造成部分艇用雷达和无线电故障,影响观察和通讯联络指挥,更关键、要害的是受恶劣天气影响,岸上雷达站判断失误,错将敌编队中战力最强的“维源”舰当作战力最弱的“美坚”舰,引导张逸民避开就近的假“维源”真“美坚”,捨近就远去攻击真“维源”假“美坚”。由于两舰的长度、吃水深度、航行速度、机动性能等诸元素都有很大差别,给发射的鱼雷所定的攻击数据都发生偏差。当张逸民率队冲入射击阵位,在炮火光照中发觉攻击目标不是预定的登陆舰时,已无挽回余地,不但所射鱼雷从"维源"舰水下或前后穿过,攻击无效,还遭强烈炮火攻击受伤,导致两艇误撞沉没。而协同作战的我们护卫艇队却打得意外顺利,超常发挥,创小艇击沉敌舰范例,将护航的"沱江"舰围打得千疮百孔爆炸下沉,报销在台湾海峡的惊涛之中。张逸民这次的"走麦城"之战使他更冷静更成熟更坚强,7年后在崇武以东海战中,在失去隐蔽性突袭性无掩护的情况下,摆开阵势强攻,使"永昌"舰中雷下沉。
张逸民念念不忘跟随他出生入死的战友、部属和战艇。2008年,曾经受尽磨难窮困潦倒的他,在子女的支持安排下,回到五十年前的海战出发地一一厦门港外的定台湾,面对大海的战场他老泪纵横,摆上三盒罐头、点燃纸钱,将三瓶茅台酒洒在沙泥地上,叩头祭拜三位烈士。他内心十分痛苦十分纠结,感到对不起三位烈士和他们的家人,作为指挥员是他带领出海打仗,却没有把他们带回来,更令他不安和感到没法交代的是,他清楚三人是为共和国打仗牺牲,却由于不知三人的死因和表现,部队一直没有开追悼会,更没有追认他们为烈士,这是多麽冷酷的现实。175艇在击沉敌舰战斗中表现英勇,艇长徐鳳鸣出类拔萃,战前他正回家探亲,人还未到家召他回队的电报已先他到达,只和妻子幼女一起吃了顿午饭就赶回部队参战。艇沉没后13人落水,顽强拼搏,后5人获救,艇长徐鳯呜等2人殉职,3人不明死因,原准备申报授英雄艇称号。后传来情报,另有3人被国军俘虏,在那讲究政治的年代,鱼雷艇灰溜溜地遭受巨大政治压力。 在海军战斗史上战绩辉煌的鱼雷艇却没有一艘被命名英雄艇。而海战英雄张逸民被无尽审查残酷折磨十六年,战史中他的名字、事迹被抹去,电影《海鹰》编剧名单中他的名字被抹去。想到他的遭遇我感慨万千,政斗的残酷,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再加上人性的丑恶负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有作家要写他的传奇人生,都被禁止,直到近年才开禁。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冯乔编导,在前年採访海空英雄舒積成时从他口中知道张逸民的事迹后,抓紧时间探访了张逸民,制作出了《我是海鹰》的三集专题片,为人们留下英雄最后的容颜和他精釆的人生。当此专题片播放时,张逸民己精力耗尽病入膏肓,走上他最后的短暂航程。
敬送英雄归大海
我仰望张逸民,因为他是不屈不挠的刚强硬汉,踏平东海万顷浪涛的镇敌英雄。早在五十年代初海军青岛鱼雷快艇学校,他就不同寻常,显露出征战海疆的雄心大志。他以脚代手操控快艇与苏联教官单手驾艇比试靠泊码头,並不是为了炫耀自已的操艇技高,而是准备着在未来战斗中,当返航时虽双手负伤失能,却仍可安全顺利地驾艇胜利回到海港。
他有信仰、理想、抱负,投笔从戎不是为了自身闹翻身,不是为了个人求解放。所以身先士卒,视死如归,威嚇不屈,清白做人。他的正能量,得到老天眷顾,以致多次逢凶化吉绝处逢生。他几乎是为创奇迹而生,逻辑、规律难以解释他顽强的生命力和出奇的逆转。所以,我幻想他是去另一片海洋,创另外的奇迹。虽然我再也不能与他握手互道珍重,但想到大海,想到他与"海上猛虎艇"的战斗情谊,他那严峻、刚毅、果敢、友爱⋯⋯劈风而来,斩浪而去的英武身影,就会浮现在我和战友们的眼前。当年,北国青年的他和南方少年的我远隔万水千山,因为共同的信念理想走到一起,在那片战云密布硝烟弥漫的碧波蓝海相汇,共同拼搏共同战斗,结下了难忘的情缘。我们为战斗拼搏,懂得生命与和平的珍贵;为和平、为祖国统一拼搏
,懂得必须付出的代价是青春和生命。
飞吧!海鹰,飞向另一片海洋,那里有普陀山的佛光,花莲港的妩媚,日月潭的安详。飞吧!海鹰,飞向另一个世界,那里宁静祥和,歇下来憩息疗伤,尽享安康。
海鹰飞离再无归, 英雄将星永光辉。
为缅怀海战英雄张逸民逝世一周年而写。
2017.3.12.修改于萨市
欢迎光临 三都岛论坛 (http://sandudao.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