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长篇连载:拾起记忆(一)
[打印本页]
作者:
绿菜皮
时间:
2013-7-26 15:36
标题:
长篇连载:拾起记忆(一)
感谢三都岛论坛,感谢21支队战友群。
从你们字语间,让我拾起20多年前的记忆。
虽然现在人去楼空,也许岛上没有当年的喧嚣。
虽然战友各奔东西,也许再没有机会重游故地。
但我的思绪如潮水,慢慢地涌向20年前的那一片热土。
待续......
作者:
三都岛
时间:
2013-7-28 09:47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
我们坐在长长的海堤上面
听绿菜皮讲那过去的事情!
作者:
知青
时间:
2013-7-28 10:26
无论是战友
无论是同学
只要在三都岛上住过
三都岛上都有我们的故事。
是火热青春!?
是苦乐年华?!
我们期待着绿菜皮讲那过去的事情!
作者:
海军叔叔
时间:
2013-7-29 08:30
说真的,有的时候还真不想来三都岛论坛看看,免得自己触景生情,思绪万千......
作者:
绿菜皮
时间:
2013-7-30 09:47
拾起记忆(二)
我从未晓得他们的姓名,却永远记住了他们的笑容和背影。
90年3月,基地海军到我老家招兵,那是四川东北部的一个小县城。从支队韩排长口中第一次听到三都岛的名字,还有成排的军舰、成排的渔船和鲜活的大虾,十分诱人。
6月,赛岐教导队新兵训练结束,我随分到船大的新兵一起乘坐登陆艇前往三都港。第一次在海中坐船,任海风拂面,看海鸥飞舞,两岸景色尽收眼底,心中一股豪情油然而生。
中午时分,船到三都港,顿时傻眼,整船新兵都被船大的老兵欢天喜地接走了,只剩我一人提着行礼呆立在空无一人的码头,当时烈日当空。
“你到什么单位报到?”声音从身后传来,我回头一看,一个身材中等十分干练的志愿老兵向我走来。
“我去21支队报到。”
“哦,不去船大?”
“嗯。”
“我领你去吧。”
简单的对话后,老兵提起我的行李就走,我跟在后面。后来才知道,从码头到支队司令部大楼距离约有2-3公里。我们到达机关大楼时,老兵早已汗流夹背。和值班室干部交接后,老兵对我说:“军务科把你分到支队招待所,一会儿所里来人接你。船大新兵还没安置好,我要先走了”。老兵说完就走,我赶上两步,想问问他的姓名时,老兵已走出很远。
我望着他的背影,一股热泪涌上心头。后来,我去船大找新兵连的战友玩过几回,却再也没有见过这位老兵。但我却看到无数个象他一样的老兵,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敬业地工作。
待续......
作者:
sandudao
时间:
2013-7-30 22:40
论坛上
有关海岛战士
众多资料
让人误以为
海军只向沿海省份征兵
一直很好奇
海军领导
是否直接判断
就只有沿海的年轻人
才会游泳呢?
看了绿菜皮的文章
才发现原来海军
还向四川招收水兵战士呢!
作者:
绿菜皮
时间:
2013-7-31 16:16
初来乍到
支队招待所位于司令部机关楼后面的小山坡上,经过警卫连向左转上30度大坡就到了。招待所一共有三栋建筑,主楼5层,约有100多个房间,主要是支队下面部队人员上下岛中转住宿;裙楼有2层,一层是就餐大厅和厨房,二层是首长用餐包房。裙楼对面是一栋老建筑,和招待所旁边教堂是一个时期产物,过去好像是神职人员的住房,现在变成了招待所宿舍。招待所周边大树参天,整个港口和海湾尽收眼里,早上经常可见一轮红日破海而出,霞光万丈,景色美丽极了。
分到所里共三位新兵,除我之外,另外两位是南京兵小丁和上海兵小赵。我们三人被招待所所长叫到办公室,他拿出纸张让我们写出家庭地址等。所长一脸络腮胡,但刮的很干净。
他一边看着我们写的东东,一边说:“所里目前缺一名文书,小赵你就顶上,主要负责文件书信收发。”
“你们两位去炊事班,让张班长好好带带。”
炊事班一共7人,负责人是司务长,四十出头,山东龙口人,和蔼可亲,和家属小孩在主楼一楼东北角两间小屋居住。他还有一位侄女在所里打杂,主要负责库房管理。炊事班长姓张,也是山东人,刚刚从福州一家大饭店学成回来,厨艺精湛,是所里的掌勺大厨,我到所里时,他正和司务长的侄女在热恋之中;副班长姓姚,江苏人,擅长福建菜制做,尤其是“红烧肉”做得令人叫绝,是支队政委每次用餐的必点之菜。剩下四名炊事员是:上士小吴,负责买菜;老兵小刘,四川老乡;新兵小丁和我。
我被分到和老乡小刘一个宿舍,他帮我整理好床铺后,说:“所长让你们写字了吧?”
“你怎么知道!”
“我几年前来时也写过,由于字写的不好,被分配到了炊事班。”
我听完后,才醒悟过来所长让我们写字的原因。
招待所除了炊事班,还有接待班,负责客房管理和卫生打扫。接待班长是一位老志愿兵,见到我就说:“小同志好好干,像我们还有一年半载就退伍返乡了。”
待续......
作者:
知青
时间:
2013-8-1 14:10
“招待所周边大树参天,整个港口和海湾尽收眼里,早上经常可见一轮红日破海而出,霞光万丈,景色美丽极了。”
这些美丽的景色仿佛就在眼前……!(我的家就住在警卫连上面)很想念你------美丽的三都岛!
作者:
老海军
时间:
2013-8-1 20:04
70年代,支队招待所是教堂。春节慰问团都住那里,好热闹!
作者:
三都澳酒家
时间:
2013-8-2 11:40
每一次登录三都岛论坛都心情激动,作为土生土长的三都人我时常为家乡感到自豪。但现在回到三都,却再也找不到过去的那种感觉了,也蛮感遗憾的。欢迎回三都岛看看。
作者:
绿菜皮
时间:
2013-8-7 09:53
初来乍到
接待班长的自嘲,其实是对部队生活一种留恋,嘴上说就要离开了,心里却不好过。后来,我在基地气象站遇见过一对工程师夫妻,他俩在岛上工作生活了几十年,从话语中能看出他们对三都岛的热爱。美丽的三都岛,你究竟为什么这样地吸引人呢?
部队是一个锻炼人的地方,更是一个改变人生的地方。
半年前,我还留着长发,骑着自行车穿行在县城的大街小巷。三个月后,火车却把我们拉到千里之外。当基地教导队东风141汽车从福州火车站把新兵送到福安市的赛岐镇时,已是傍晚时分。几天的行程,让我疲惫不堪。分到新兵连后,躺在床上,很快就进入梦乡。半夜,紧急集合哨声把我惊醒,我当时猛地坐起来发呆,不知发生了什么情况,更不晓得自己身在何处。
几天前,我又成为一名炊事员。司务长给我和小丁一人发了把菜刀,说这是我们的武器。炊事班张班长道:“招待所不同于别的单位,炊事员任务很重,你们要勤学苦练,争取早点独挡一面”。当年三都岛上没有大的饭店,支队招待所可以说是最大的饭店,支队司政后机关接待工作基本放在招待所,有时地方婚宴也在这儿举行,炊事班十分忙碌,也很辛苦。
学厨从练刀功开始,炊事班每天配菜改刀全是我和小丁的活。从最开始切土豆丝、黄瓜片,再到切肉丝、肉丁等,这些活儿看似简单,但要做到厚薄、大小一致,既有质量又有速度,也不容易。刀功练完,就是对各种食材的认知,为下一步上灶做准备。例如:猪、牛不同部位,做法和吃法都不同;海里各种海鲜,有的需清蒸,保持原汁原味,有的要红烧,和调料充分融合,才能突现独特味道。
终于要上灶了。有一次接待客人,张班长说干烧昌鱼这道菜由我来做。因为是第一次上灶,所以我心里特别紧张。平时看着张班长、姚班副在灶台间游刃有余,轻描淡写就能把菜做好了,觉得我自己也能行。但真正轮到我时,我手中拿着鱼就慌了神,把烧菜的步骤忘得干干净净。眼见铁锅都烧红了,才把鱼扔进去,热油遇见冷水,一般热火便骤然串出,吓得我撒腿就跑。直到张班张浇了一瓢水才把火压住,干烧昌鱼最终变成红烧鱼了,幸好当时客人没有发现什么不对。
作者:
绿菜皮
时间:
2014-5-15 21:49
[attach]1250[/attach]
21支队招待所老兵复员合影。中排左三为管理科长,中排左一为招待所所长,中排左五为招待所司务长,后排左五为本人。拍摄时间1990年。
作者:
绿菜皮
时间:
2014-5-15 21:55
下载
(639.74 KB)
2014-5-15 21:55
图片附件:
IMG_0386.JPG
(2014-5-15 21:55, 639.74 KB) / 下载次数 2599
http://sandudao.com/bbs/attachment.php?aid=1251&k=85b3b393b6fb22e505f65478486c93df&t=1745133470&sid=111399
作者:
三都岛
时间:
2014-5-16 13:34
绿菜皮
于2013年7月
在论坛上隆重拾起记忆
前炊事员的精彩往事
就此拉开序幕
但人旋即如风清扬般
飘然而去
江湖上只留下
川派红烧昌鱼的一缕清香
让人慨叹不已!
此番绿菜皮
携老友重出江湖
想必已预设惊喜在后
其实我等
早已望穿秋水
把栏杆拍遍
恭侯绿菜皮为我们讲那
三都岛上过去的事情!
作者:
三都伙房
时间:
2014-5-17 21:13
战友,我也是管理科的,照片上杨科长 所长 司务长 朱洪明曾是我的班长 谢谢你让我看到这么多熟悉的人
作者:
儿时港湾
时间:
2014-12-30 14:32
哈哈,我老爸以前也是37952部队的
欢迎光临 三都岛论坛 (http://sandudao.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