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转贴]许世英民国初年巡视三都澳记

作者: 秾庵

9%HRPXXLOM2)}3R54PY_5DO.jpg

          民国四年(1915)五月二十九日至三十一日总共三天时间,许世先后英巡视了境内的三都澳、飞鸾碗窑及宁德县城等地,记录颇详,留下了诸多宝贵的资料。

       五月二十九日,即巡视沿海各县的第6天,许世英一行乘“建宁”号专用巡舰从罗源湾进东冲口,当日到达宁德三都澳。三都本一孤岛,“周围约七十余里,为宁德县属之三都。自前清光绪二十五年,辟为自开商埠,三都澳之名,遂显于世。”全岛有大小村落二十四个,星罗棋布。有住户八百余,人口达九千余,岛上居民世代以打鱼种茶为业。许世英一行登岸后,早有福海关税务司德国籍司长吴乐福、关务分处委员姚岱梁、盐务局长余祖裕、茶税局长吕懋恩、茶税稽查员严式纲、市政局长倪崇清、宁德县知事贺民范、县佐李赓辉、陆军排长黄桂霖、中国银行支店经理王振昌在此等候,他们鱼贯登舰谒见许世英。至午后一时,许世英在吴、刘、敖、许、俞、徐、胡七人的陪同下,乘舢板上岸,先到税务司住宅休憩。税务司住宅在三都岛松岐村半山,山麓有小路蜿蜒曲折而上。自山上俯视三都,三面依山,一面临水,稻畦纵横,一望尽绿。“正值初夏,山间道旁荔枝数干株,绿叶葱笼,红红荔实,垂垂可爱。住宅前,满植松树,一望郁郁青青,使人神清气爽。”略作休息后,许世英一行便下山巡视。他们环绕三都街道巡视一周。岛上的英商洋行、日本商店、亚细亚火油公司等洋人开设的商号,规模巨大,财力充沛,而中国人所开的商店,规模与之相差甚远,许世英对之感慨不已。各商店见本省巡按使莅临视察,皆欢呼雀跃,鸣爆竹以示致敬。许世英顺道还巡视了盐务局、茶税局、福建银行、中国银行支店及公立初等高等小学校。在公立初等高等小学校视察时,许世英了解到该学校于今年四月刚刚成立,有高等生三十余人,初等生五十余人,“学生颇为整齐,教员能通国语”,颇为兴奋。视察学校后,一行沿岸西行,观看了外国人创办的农学堂旧址。旧址于早年废为农田,并收归官产。下午三时,许世英乘小轮向东北洋面航行,过青山,至霞浦县长腰岛登岸。长腰岛因形如蜂腰,故名长腰。两头有峰甚高,中间略低。山麓顽石累累,山顶有肥沃的田园。在听到当地官员汇报时,得知长腰岛在民国元年被地方绅士梁某私下以5000元卖给了日本人,许世英无比愤慨,当即决定:“我回福州以后,一定设法赎回!”。而后偕部员与随员登东峰之巅,远望官井洋面,烟水微茫,远与天接。官井洋内,围捕黄花鱼的数千渔舟,如飞雁集于水中,黑影点点,不可计数。久久伫立,不忍离去。但由于夕阳西下,天色已晚,许世英只得抛却美景,携员登上舰艇。于晚上七点,回到三都。

       三十日上午九时,许世英同吴、刘、敖三君,许、俞、徐、胡四员,乘小轮到与三都隔江相望的碗窑村,碗窑系宁德县之二都管辖。村民以制碗为业,故名。碗窑人口总共约千余户,这里原先是一片狭长的海滩,无土可耕。直到明代初期,才有一些闽南无业游民入境开发,以烧窑为业。其后又陆续不断有居民迁入,至清末民初已形成一个有千余户的大村落。居民以有黄、蔡、叶、裴四大姓为主。碗窑村留给许世英的印象是卫生极差,街道狭窄,道路泥泞,龌龊脏乱,臭气薰天。虽已进入民国,村民却不懂知识,而且“无过去未来之观念。”当地甚至也没有开办新式私塾。一路仍可见到不少蓄着辫子的男子和裹着小脚的女人。对于生活于发达地区且接受过改良思想的许世英来说,这些旧时代的“陋俗”,使他难以容忍。按许世英的看法,这些陋俗应该随着民国政府的成立而烟消云散。许世英在《闽海巡记》中还提到碗窑村诸多社会弊端。其实,这些现象在旧中国广大农村仍普遍存在,并不稀奇。村子虽“地近海滨,不知业渔;居依山墺,不解种树。间有种番薯者,不足本地一岁之食”。其碗销售于山东、宁波等地。“每窑每年贸易,约三千余元。最盛时有窑三十余所,制细磁者十二三窑,制粗磁者约二十窑。”询问其价,每碗不过十文。担心“此等工艺,不出十年,必在淘汰之列”。了解到“近年以来,商务衰落,资本家不肯投资,窑户强半歇业,细磁已不制,仅有制粗磁窑十余所”。出产的碗“粗恶不堪,似未开化人所用者”。一旦“碗业淘汰,生计顿绝”,有“流为盗贼”之虞。即敦促地方政府官员“宜亲到此处,调查一切详细情形”,“万一无可改良,宜述为代筹生计。”随即招见村里两三个长老,说明农家子弟读书的重要性,与辫发当剪的道理,女人裹足的危害。“当由官家筹款若干,借与该窑户以为资本。”改良烧窑工艺,引领村民脱贫。

        在碗窑逗留了大约一个小时以后,许世英一行又登上小轮,远眺巍峨挺拔的飞鸾岭,苍茫广阔的飞鸾江。飞鸾一带岚光水影,使许世英赏心悦目,沉醉其间。过了飞鸾江,乘潮西行,小轮向宁德县城方向行驶。沿途景物中,只有南岸金蛇头上的一座法国式教堂,给许世英留下了深刻印象,称之“在船望之,颇瞭然也”。十一时,许世英一行抵达塔山,时潮水正涨,他们改乘舢板,直抵宁德县城埠头上岸。由东门进城后,许世英看到宁德市面颇为繁荣,但与连江相比,“视连江稍盛”,但居民言谈举止,“则不及连江”。这次巡视,许世英似乎对陋习改良、卫生整治、落实新式教育等民生问题最为关注。在县城,他目睹居民“有辫者约十之八九”,街面“鱼摊满市,腥秽异常,居民安之,恬不为怪”;由县立初等小学校经时过,适值星期天,未曾入内,“观其外表,毫无学校形式”。

       从东门经衙前街,再到县公署,许世英走了大约半个小时。代表国家威信的县公署大堂因年久失修,已大半倾斜,许世英看在眼里。深深为之沮丧。宁德县承审员童希吕、保卫团委员兼办选举事务校培乙、烟酒捐委员黄寿南等闻知巡按使大人大驾光临,赶忙前来谒见。许世英以保卫团事关紧要,特嘱延请第一区第一团团总来见,询及地方情况。时任宁德县知事的贺民范是湖南宝庆人氏,1907年东渡日本富士法政大学留学时,曾加入同盟会。他思想先进,颇有作为,由于刚刚接任不久,诸多谋划尚未实施。贺知事向许世英一行详细介绍了宁德县的风土人情、经济状况,以及教育、司法等事项。贺知事作了大致情况汇报:全县人口约二十四万,县城以陈、林、蔡、王为大姓;出口物品则以茶、纸、粗碗为大宗,进口以布匹、豆油、棉花为大宗;地方居民素来勤俭,风俗淳厚,但教育落后,识字者统计不过十分之三。“盖保守心太重,虽有学校,习惯上尚信用私塾也”;地方司法案件不多,每月约三十余起。民事以债务纠纷为多,刑事以斗殴为多;八都、九都、十都、十一都、十二都等乡镇比较富,其他乡镇经济落后。就至富者而言,也不过七八万元不动产而已。贺民范还提到,宁德县民信天主、耶稣两教者比较多,全县略计有三千余人。随后,许世英还巡视了宁德县的监狱。监狱内环境恶劣,感到“黑暗视连江犹甚”。视察结束后,已是中午十二点半,许世英但顾虑重重,虽然“宁德虽迩三都,三都商务,尚未大兴,故宁德市面,视连江为盛。至人民知识之比较,大概距省会近者稍开通,距省会远者即闭塞,此宁德之所以不及连江也。”他语重心长地对宁德县官员说:“振兴教育,当积极行之,人方绝尘而驰,吾犹却步而走,前途颇危险也”。

        出城后,许世英按原路返回三都。当船行至塔山时,许世英远望塔山至古溪塘前头一带水路,有长堤隐约可见,如玉带般横亘于水面,其间空出一片土地,约有三四千亩。向当地人打听得知,这是数年前,一广东人投资围塘,工未成而资金告罄,留下了这段尚未完成的大工程。许世英随即饬告宁德县详细勘测,冀竟前功,为百姓造福。

        回到三都岛后,许世英上建宁舰用过午餐。下午二时半,乘小轮东行,巡视宁德、霞浦一带洋面。小轮绕过青山岛,出金锁门,极行二十六里,至东冲半岛。东冲属霞浦县管辖,为三都澳入口处,与古路鼻隔水相对,地势险要,为福宁咽喉。许世英提议地方在两岸建筑炮台,使三都成为名符其实的军事港口。随后,许世英登陆巡视了东冲,东冲有居民数百家,多为渔民。由于地势陡峭,岭道崎岖,居民依山结屋,层累而上。许世英看见村中有公立初等小学一所,设施与他在宁德县城所见的小学相比,毫不逊色。随后,许世英来到水上警察第三分署,盐务兼渔配局总办陈景程、禁烟支局长兼查缉处委员姚志崇、编查船牌分局局长李鸿祺、税厘局长林迪民,先后前来谒见。详询一切情况后,即巡视分署周围地区。在这里,许世英看到“路虽狭窄,亦颇清洁,有辫者约十之六。女子裹足者居多数。”

        下午五时,许世英离开东冲口,由大门经官井洋,远眺下浒、东冲半岛。“以下浒一带为最低最平,余皆高山嵯峨,不可攀跻”。行二十里,即由小雷冬折回,过官井洋,出青山北,经复鼎洋,回三都澳。回到建宁巡舰时,已是晚上九时。是夜,再停泊三都。

        三十一日这天,是许世英在三都澳的最后一天。经过两天马不停蹄的巡视,许世英颇感疲倦,所以这天未出行,在舰艇上休息。夜晚,朗月当空,水天一色。许世英久坐船头,诗兴大发,赋道:

                正是微风生水面,相看满月吐山头。

                峰高白鹤明于昼,潮涨飞鸾凉似秋。

                万姓疮痍经丧乱,百年涕泪总离愁。

                抵今沧海多群盗,莫使蛟龙不自谋。②

       刘君少霆和之云:

                巡游到处饶余兴,夜静舟横古澳头。

                一带峰高孤月小,数湾水急乱云秋。

                识时俊杰生何晚,大好河山半入愁。

                信是忧危深虎尾,国防端赖老成谋。

       随员胡韫玉和之云:

                日落三都船晚泊,茫茫来路一回头。

                青横万顷客心远,白满千峰夜气秋。

                东海潮声来正急,中天月色为谁愁。

                江山如此须收拾,莫使他人代我谋。

        六月一日,上午五时,“建宁”号巡舰在三都澳启轮,离开宁德,出东冲口,继续向北,前往福鼎沙埕港巡视。到此,许世英一行巡视宁德的三天时间,就算结束了。


        说起许世英,他可是中国近代政坛著名的人物。许世英,字俊人,又字静仁,光绪四年(1873)生于安徽省秋浦(今东至县官港镇许村)。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以七品官分发刑部任事,从此跻身官场。光绪三十三年(1907)任奉天高等审判厅厅长,宣统三年(1911)任山西提法使、布政使。辛亥革命时吁请清帝退位,支持建立民国,并先后在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军阀政府中任大理院院长、民政总长、福建和安徽省省长、国务总理等职。1936年为驻日大使,1938年回国,任全国赈济委员会委员长和蒙藏委员会委员长等职,上世纪50年代初到台湾,1964年病逝于台北。他历经晚清、北洋和国民党政府三个时期,久居高位六十余年。他又是国民党元老级人物。在民国史、民国名人传记中,许世英有不可缺少的位置。他一生宦海常浮,与世推移,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民国三年(1914年)五月,北洋政府颁行《省官制》,5月3日,42岁的许世英被袁世凯委以封疆重任,任命为福建省政府民政长,不久改称巡按使①。这一职务,相当于今日之省长。许世英在福建当了三年时间的巡按使。

       民国四年(1915)一月,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的要求,以作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交换条件。五月九日,袁世凯全盘接受(其中第五号中五项“容日后协商”)。消息一经传出,全国群情激愤。一致认为是奇耻大辱,顿时在全国范围掀起了抗日救亡的热潮。斯时,在福建任上的许世英,也将福建人民的意见以电报代为转达北洋政府.当即受到袁世凯严词申斥:“倡乱之徒,侜张为幻。着各省文武长官认真查禁”。又以“上为大总统宣布恩德,下为各地方兴利除弊”之名,复令许世英巡视福建沿海各县。

       对于袁大总统的命令,许世英当然不敢怠慢。同年五月二十四日,他偕同海军部特派人员吴光宗、刘文瀚、敖景文,以及随员许兆桂、俞绍瀛、徐时霦、胡韫玉等共十四人,开始了对福建沿海各县的巡视。首先,有必要对随行的这七位主要人员做些简单介绍。吴光宗(1872~1933),字毓卿,闽侯人,曾任海军部一等参谋、海军第二舰队参谋长,民国十四年(1925)授海军少将。民国十九年(1930)任国民政府海军部海道测量局局长;刘文瀚,字少霆,后升陆军少将;敖景文,字云章,直隶京兆人,蒙古族。民国十三年(1924)授陆军中将,曾任蒙藏学校校长,保定航空队队长、北京中央航空司令部司令,航空处处长、航空署长等职;许兆桂字萼园,安徽桐城人,民国十年至十一年(1921~1922)曾任福鼎县县长;俞绍瀛,字觉生,浙江人,民国初任福建汀州知府,民国六年(1917)升福建省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厅长,后任国民政府财政部国库司司长。徐时霦,字亚韩,生平不详;胡韫玉,字朴安,安徽省泾县人,现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南社诗人和学者。曾先后任教于上海大学、持志大学、国民大学和群治大学等。胡朴安一生著述丰富,著名的《中华风俗志》即为其大作。许世英还为这部书作了序。

       许世英巡视闽疆的陆路交通工具是骑马或坐肩舆,水上交通工具则乘“建宁”号专用巡舰。他们从福州公署起行,循闽江至马尾。北行从连江的琯头,经马祖、罗源湾、三都澳至沙埕港等沿海的岛屿和港澳。复掉头向南,巡阅平潭、厦门,至铜山岛(今东山岛)。然后返航厦门,准备由晋江再由南安、安溪、德化、永春、仙游、莆田、福清而返省城福州。但因由铜山返回金门时,接袁世凯促其早日返省电,即由晋江直接返省垣。南安至福清等地未得成行,七月四日回到福州公署。巡视时间前后历时四十二天。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