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转贴]三都岛攻略

本帖最后由 sandudao 于 2010-11-3 11:37 编辑

作者:王敏

      三都岛与三都澳的关系密不可分。三都岛是三都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三都澳则是一个港湾,又称三沙港,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中点,位于宁德市东南部,海域面积达 714平方公里,由城澳半岛、官井洋、复鼎洋以及包括三都岛在内的19个岛屿组成。三都澳素有“蓝色天湖”的美称。四面环山,口小腹大,历史上就是福建海域“出入门户,五邑咽喉”的经济与军事要地,其深水面积与岸线长度均居世界首位,其中10米以上深水域达170多平方千米,比世界第一大港荷兰鹿特丹港还大一倍多;可开发利用的深水线72公里,比日本横滨港长54公里。三都澳的主航道宽30至115米,可以在任何潮位上随时航行和停泊10-50万吨巨轮。即使是在冬季也不淤不冻,而且港外排列着青山、斗帽、鸡公、车安、横屿等岛,与沿岸山岭、岬角交错,成为天然屏障,阻挡住来自太平洋的狂风巨浪的侵袭,成为中国第一,也是世界少有的深水避风良港。

1.jpg

      到了三都澳,不上三都岛去看看等于枉来三都澳。由礁头乘一叶快艇,只需十分钟便抵达三都岛。由于与台湾近在咫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三都岛与宁德的其他众多岛屿一样,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基本保持着自然地生态。朴实平和之下并不能掩盖三都岛的价值所在。三都岛基本属于大陆基岩岛形态,面积27.74平方公里,看上去很小,却比香港还大。五百年前当香港还是个小渔村时,三都岛就已经是福建最繁荣的商埠之一。据史料记载,三都岛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进行了开发,唐时就以此为港湾,对外进行海上商贸活动,明时设河泊所,清设税务总口,是当时国内设施较为完备的通商口岸。清朝廷在三都设立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后,与英、法、美、俄、日等国都有商业往来。1898年,清政府又在岛上设立了海关,以吸引英、美、德、日等地公司在此设立洋行,因而当年的三都岛洋人众多,十分繁华。西班牙人也于清朝时期来三都岛传播天主教,1888年先是将三都街的民房改建成小教堂,1899年福宁教区主教公署迁设三都澳后,当年就拨款兴建新教堂,于1901年建成。这座哥特式的百年教堂曾历经抗日战争时期日寇飞机轰炸和文革浩劫两次磨难,依然保存得十分完好。我们可以走进它,透过敞开的窗户,可以看到教堂里边设计有玫瑰窗、穹顶,色彩绚丽。

2.jpg

      沿着教堂左侧的台阶继续上行,浓密的树荫下,一座斑驳不堪的水泥楼房,那是简陋的教堂学校,只有三五个女孩在一间小屋里上课。站在这片树荫下,三都澳的笔架山与三都港停泊军舰、渔排尽收眼底,伴随着阵阵吹拂的海风,让人心旷神怡,一时让人有仿佛到了越南或东南亚的某座城市的感觉。
    按原路返回,再沿教堂右侧的小路上行,便到了岛上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修女院。轻叩院门,推开而入,阳光洒落在空荡的庭院内,仿佛当年修女们的清亮话音,还在围绕着一排拱形门组成的长廊飘荡。距修女院大约百来米处,是一座在福建海关史上不可不提的历史遗存-福海关。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受外债制约,为开辟财源,方便外国公司在通商口岸开设洋行,同时许多向欧洲国家的借款基本上又是以海关税收为担保的,因而在此设立了福海关。清光绪廿五年(即1897年),福海关正式启用,受闽海关税务司和总税务司双重领导。作为福建最繁华的港口之一,当时的三都岛上,有英、美、德、日、俄、瑞典、葡萄牙等13个国家21家公司在此开办洋行或分公司,还有国内富绅办的公私银行、钱庄、保险公司以及经营百货、京果的大商行以及电报局等。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三次轰炸三都岛,致使三都岛受到严重破坏,繁华不再,福海关也于1949年关闭,如今已是颓败严重了,只有灰色的建筑上爬满青藤等绿色植物,还给了它不少生机。

3.jpg

      到三都岛,除了探幽三都澳厚重的历史积淀外,还可以以此为跳板,体验海上桃源人家的意趣。从三都岛乘快艇去斗帽岛,只需二十来分钟。斗帽岛是个面积不过半公里的小岛,地处三都澳中心。斗帽岛原来叫斗姥岛。斗姥是北斗星群星之母,当地百姓都尊称之斗姥娘娘。斗姥娘娘是传说中的海上捕捞航行的保护神,自古以来,无数进出三都澳的船川流不息在此经过,斗帽岛就像是北斗群星之母,为进出港口的船只引航,因而得名为斗姥岛,并且在岛上供奉斗母娘娘。从岸边泊位过山门登上斗帽岛风景区,行走于绿树掩就的小径间,仿佛置身于乱石乐园。斗帽岛不大,却是怪石罗布,什么犀牛望月、北斗星母、螺壳岩、狸猫拜月、母子石、金元宝、状元帽等等海蚀景观惟妙惟肖,迷穴暗道处处,富含硅质的石英沙滩洁净的更是让人心醉,游人们走得不累,看得养眼,玩得不胜惊喜。站在海拔88.6米的小岛最高处,凭海风尽吹,凉爽周身。而面对海天一色的著名海鲜珍品大黄鱼产卵地官井洋,看到万顷鱼排点缀在700多平方公里海域上的壮观场面,更让人惊叹不已。这里的海上渔排是全国最大的,也是最大的海上水产品交易市场,有近万名养殖能人把家安在渔排上,海上餐馆、娱乐、及海上法庭、工商、税务等这里应有尽有,成为名符其实的海上渔城,有人形象地把它称为“海上威尼斯”。

4.jpg

      暮色将至时,可乘船到海上渔城的深处,体验一番水上人家生活。快艇在一个个由海排人家构就的海上水巷中穿行,黄昏时刻的渔民有的在吃饭、聊天、下棋,时不时有船家载着放学的孩子回到排上,大黄狗高兴地迎上去使劲摇尾,欢快地吠叫。更多的渔民还在繁忙劳作,水巷中处处听到喧闹的声响,那里渔民在将小鱼用机器绞成肉糜,然后进行搅拌饵料,用手把它们挤压成大小不同的块状来投喂大黄鱼。大黄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黄瓜鱼,以肉质鲜美骨刺少而成为餐桌珍品,常栖息于深60米以内的近海中下层,主要公布于北起黄海南部,经东海、台湾海峡,南至南海雷州半岛以东的海域。作为名贵经济鱼类,大黄鱼长期来深受食客青睐,但因大黄鱼能卖好价钱引发过度捕捞,造成资源破坏严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人工养殖大黄鱼获得成功,从福建开始,并向浙江、广东、海南等省辐射。而官井洋就是最先养殖大黄鱼成功的基地之一。
      夜幕将降,可以到岛上的渔排餐馆就餐。晚餐全是十足的生猛海鲜,餐馆的服务人员就在渔排内一个个四方形的网箱里捞起螃蟹、海虾、虾牯和大黄鱼各种鱼类,活生生的拿到厨房加工。不一会,餐桌上就摆满了二都蚶、锯缘青蟹、太平洋牡蛎、安瑞蛏、大黄鱼和海鳗等海味佳肴,或清蒸白灼,或烹煮煎炒,香味喷鼻,能够这样尽情享受海鲜,实在是惬意之至!
      幽静的夜晚呆在渔排上,丝毫听不到人来车往的喧闹,快艇的马达在夜晚也归于寂静,头上是星星点点的夜空,而四周是闪烁灯火的海上人家,把酒临风,痛快地酣饮,在略带咸腥的海风中忘掉劳累,在岛屿的静谧中快乐地醉去……

5.jpg (80.32 KB)

5

5.jpg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