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坚眼中看西藏 ——一次超越自己的天路之旅(之十一) 《天府之国》 四川,别名川,蜀,天府之国,是进藏的必经之地,两条通往西域的国道317、318都是以成都为起、终点,我们离开藏区回家,也必须借用“蜀道”。今天从色达出发,目标定在都江堰。 新的一天,新的收获!大清早妹妹小红就发来了祝福语“以后的路应该好开多了,没那么险了,祝一路顺利平安! 浙青的早安慧语也非常感人,那么美好并富有哲理“人生如碗,什么都能承担。担得了山珍海味,也咽得了野菜粗粮;装得了千年美酒,也喝得了平淡凉水。适可为止,装多则溢。人难勉会有缺点,没有十全十美的碗,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贫贱富贵,开心就好!祝兄弟姐妹!同学们早上好!” 色达到都江堰,500多公里,虽不是一马平川,但也非山高路远,七拐八盘、沟壑众多的雪域高原。向着马尔康进发,走进险峻的峡谷,陡峭的大山,好路只有短短的6公里,其余的全是没有路面的路基,坑坑洼洼除了泥泞还有漫天的尘土。车窗外除了两面的大山,一条沿路湍急流着黄色泥水的峡谷,再无其它景色。颠簸的车内,乘车人疲乏而无法好好地眯会儿眼,彼此相距甚远的乡与乡,村子稀落的几幢房屋一呼啦便隐没在漫天风尘中。行车时,我看见由于雨水的影响,有的山坡上的植被因土地松软,加之重力的作用,出现滑坡现象,致使整个坡面部分绿茵出现真空地带;在一个两峰的山坳处,石块磊砌的地基上,建着一幢富有一方特色的两层小楼;蓝天、阳光、白云、山峰、陡坡、河流、路标……这一切构成了返家路上的风景! 远处山顶上的朝阳从红彤彤到阳光明媚,我们仍然行驶在这条峡谷里,大山沟它好像永无止境。从甘孜州的色达县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马尔康县在地图上只有189公里,正是这短短的189公里,让我们颠簸整整4个小时。接近中午,看见前方出现城市模样的县城, 马尔康到了,“马尔康”藏语意为火苗旺盛的地方,繁华的美食街安慰了我们饥肠辘辘的胃,它干净便宜的酒店洗去了我们一路的风尘。 吃过饭后,我们又上路了,一个虔诚穿着赫红色藏袍、头系发带的朝拜者横趴公路边缘,其行动特别感人,他一步一卧倒,向着心中的圣地前行,那痴心不改立志徒步到拉萨的精神让人称道,但不知象这样的进度何日才能抵达目地的。路边的一片花椒林硕果累累,预示着有人烟了,果不其然,远方的人家若隐若现,服务区到了! 甘堡藏寨,眼底全是石头的奇观,就连地标也是耸立在路边巨石上雕刻四个红字,该寨依山而建,寨子里是一幢幢石头垒砌而成的碉楼般的屋楼,错落有致,气势恢弘,蔚为壮观,背负绵绵青山,面临千古沱水。无论上高高的后山俯瞰,还是伫立公路远眺,甘堡藏寨的石屋像一组壮观的艺术群雕,给人一种的艺术享受。其无论在地理位置、藏寨规模、历史文化上都比嘉绒地区其他藏寨略胜一筹,堪称嘉绒藏区第一寨。 一个神秘的地方,龙溪羌人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为古羌人冉駀部族的繁衍生息地。其景色秀丽神秘,四周高山环抱,山高谷深,河水奔流,翠绿覆盖,云雾缠绕,汇奇、雄、幽、秀为一体,寨子后面是原始森林。在车上我拍了高耸在达娜布广场的一座气势巍峨的羌碉的远景,四个大字“龙溪羌雕”格外引人注目。叠瀑、溪流、景观水池、水上栈道营造出一种山、水、人交相辉映、生生不息的感觉。据说:“座落在羌人谷的一号羌碉,是震后恢复重建的,高达28米,它与“羌人谷”内堡垒式的羌族民居一道点缀山间,从垮塌的废墟上建起的羌碉竖立在村中,给人感觉到向上的力量。” 到都江堰前,途经汶川,如今的映秀已基本摆脱了大地地震的阴影,透着一座新型旅游城市的气息,整齐划一的房屋,街上布满了销售旅游产品的摊位与饭馆。但不管多繁华,当走近漩口中学遗址的时侯,面对一片狼藉,听着导游口中那些埋葬在教学楼下平凡生命的故事时,我身体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在灾难瞬间来临时,当亲人突然都离开时,当亲耳听着自己的孩子呼喊却无能为力时,当希望一秒一秒地变成绝望时,我们能承受生命如此之重吗?映秀的伤掩饰在如今新城的繁华之下,几代人或许都无法抚平这份创伤。离开映秀县城的一路,到处是地震遗址,那些塌在空中的桥梁,诉说着映秀2008年5月12日那个天崩地裂的真实故事,告诫着人们残酷的现实,警示着人与自然在生存上如何平和相处。 一路往低的海拔行进,舒适感越来越强。都江堰用一股热浪来迎接我们,习惯了一路的凉爽气候,这股炎热夹带着喧嚣的人声,干扰了我们的身体与心灵。沿堰渠而行,滚滚而去的江水翻着浪花吹来清凉的风,消除了一身的疲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