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三都轶事(之二十二)夏天的秘密


三都轶事(之二十二)



夏天的秘密


每当我听到歌手袁宝仪唱的那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粉红的回忆”,就会被优美的歌词所打动,“夏天夏天悄悄过去留下小秘密,压心底、压心底、不能告诉你,晚风吹过温暖我心底,我又想起你;多甜蜜、多甜蜜、怎能忘记,不能忘记你;把你写在日记里,不能忘记你,心里想的还是你,浪漫的夏季还有浪漫的一个你,给我一个粉红的回忆……”又一个夏天来临了!

夏天,一年四季不断轮回的节气,它给人带来烦忧同时也产生无比的乐趣,40多年前的军港岁月,曾发生些许有趣的童年往事。

军港三都岛风光旖旎,那里有轻轻的海风、有蓝色的港湾、有威武的战舰、有年轻的水兵、有翠绿的山林、有踌躇满志的军中少年、更有那迷人的海上日出。随着夏季的光临,炎热的气候侵袭海岛,昼夜温差陡然拉大,尤其是白天,骄阳似火,给出行的人们造成不便。此时,各种各样的昆虫争相出现,知了在树梢上发出了扰人的长音,蜻蜓在梯田及水塘边来回盘旋追逐嬉戏,蚂蚱在无尽的田野里蹦极飞翔,蟋蟀在黄昏时振翅发出动听的夏鸣,禾田里的“非洲鱼”闪烁迷人的彩纹自由遨游,众多的“小黑虫”也给人带来了无尽的烦恼……;这一切演绎着海岛昆虫动物夏令营的命运交响曲!




小黑虫



小黑虫,俗名慢偶也就是“小蚊子”,一般在环境潮湿的地方较多。三都岛属海洋性气候,风光怡人,空气湿润清新,适宜居住。小黑虫是该地特产,每年这个时候人都要被叮疯了,虫子很小,浑身黝黑会飞,平时看不见,当你停下休息,不一会功夫,它就寻味而至,喜欢出汗的人是它光顾的重点。其成群结队,专叮人暴露的皮肤,咬完之后奇痒无比,等你发现去打它,它已经喝饱你的血了,用手掌一拍,鲜血斑斑,一片狼藉,还有点痛,一些皮肤对虫子特别过敏的人还会因此起很大的板疙瘩。同时要痒上好长时间,多的时候满腿满手臂还有脖子上都被咬的起疙瘩!自己看了都怕,加上又痒又痛,浑身打冷颤!我们这些少男少女几乎都中过招,深受其害。刚开始大家也只会被动出击,发现后将其拍死,但危害已即成事实。

终于,有一天,打听到一个秘方,可以改被动出击为主动防御,用一个即省钱,又不太费事的方法去治理。臭椿就成了小黑虫的天敌,我们会抽空摘一些臭椿叶,将叶片搓碎,挤出细浆,涂抹在暴露的四肢上,这样一来,就能较长时间的抵御小黑虫的侵扰。这一招还真灵,“自从有了臭椿汁,小黑虫不来了,皮肤不痒了,整个夏天安然无恙”。

            

蜻  蜓

蜻蜓,无脊椎动物,翅长而窄,视觉极为灵敏,单眼3个;触角1对,细而较短;咀嚼式口器。腹部细长、扁形或呈圆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细而弱,上有钩刺,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

军港漫山遍野都覆盖着植被,各式各样的蜻蜓环绕其间。水塘边的大蜻蜓成双盘旋,不时在水面轻歌曼舞求偶炫耀;黄翅蜻下雨前喜低空往返飞行,发现害虫用足上的钩刺将其捕捉;红蓝彩色蜻喜欢在稻穗、青草上待机擒敌。它们的共同特点飞行能力很强,每秒钟可达10米,既可突然回转,又可直入云霄,有时还能后退飞行;休息时,双翅平展两侧,或直立于背上。

捉蜻蜓的方式多种多样,一是可以用扫地用的竹扫帚,拦击下雨前低空飞行的黄翅蜻。该方法要求捕捉人要机灵、动作要快,看准时机、一击而中;二是用铁丝弯成圆圈插入竹竿的顶端,用屋檐下的蜘蛛网反复缠绕,用手触摸感觉有一定粘性后,就可使用,专捉喜欢在稻穗、青草上停留的红蓝彩色蜻;三是用一根细竹竿站在水塘边,守株待兔,迎击来回盘旋的大蜻蜓,该方法简单易行,但效果稍差,可我小时候用此法屡试不爽,捉到的虎头大蜻蜓有20厘米长。

听说蜻蜓喜欢吃蚊蝇,有一次我将捉到的蜻蜓放入蚊帐中,但没有发现它捉蚊子,只是我有时用苍蝇拍将打死的苍蝇喂它,确实吃得津津有味。

当然,蜻蜓对人类来论,它是益虫,现在我们住在城里,偶而才能看到其踪影,对这样的昆虫,还是要加以保护的。


知 了

整个夏天三都岛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泠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轻飞慢舞的
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的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船。金色主宰了大地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梯田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夏天到了,捉知了成了孩子们的必修课。白天,把面筋沾在细竹竿的顶点,按知了发出的声音寻找踪迹,发现后,小心翼翼将细竹竿的面筋与其翅膀相沾,随着一声惨叫,知了束手就擒;也可用铁丝弯成圆圈,将塑料袋绷在圆弧上,发现知了后,用袋口拦住其退路,在其展翅的瞬间紧贴上去,当它落袋后,切记,袋口应朝上,否则将放其归林。

在一号楼居住时,夜晚也是捉知了的良机,八点左右到天主教堂(当时是部队食堂)站在五彩缤纷的窗户下等候,用不了多久,在灯光的引诱下,知了会自投罗网,从天而降,人就在地面捡。更好的办法是打一个火把到树下,将树干摇几下,该树上的知了就会朝着有火光的地面飞来,任人捕捉。当时生活条件差,我们会将捉到的知了放在刨花上点火烧烤,烤焦后吃还满香的,但腹部以下吃起来有些面,因此,每次我只吃胸部以上部分。





蛐蛐,又名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间外出活动。

放暑假了,捉蟋蟀又是孩子们的一个玩耍方式。吃过晚饭,天色渐暗,我约了几个发小,去大自然中寻觅。三都岛冷库边山脚下是我们经常光临的地带,那里杂草丛生,砖石破瓦较多,又处阴凉之地,是蟋蟀穴居的理想场所。盛夏的夜晚,星光灿烂,酷热的天气在海风的轻拂下也有了丝丝凉意,我们打着手电筒,带着用纸张卷曲的筒窝,搜索蛐蛐分贝音最高的区域,翻开一块石板,果然发现了一只,赶紧拿出用纱布制作的网兜捕捉,狡猾的蟋蟀和我们玩起了躲猫猫,在缝隙中徘徊,费了很大功夫,才将其捉拿归案,放入筒窝里。当晚战果颇丰,同行的伙伴们每人都有收获。


我把抓来的蛐蛐养在一个坛子里,放进土,用纸包顶,扎几个孔,平时用菜叶果皮喂养它。每到晚上蛐蛐就会演奏起来,外形丑陋土气的坛子,曲调却一点不输给任何音乐盒,于是我给它取名童年的音乐盒。我养的这只呈紫色,额头鼓起,眼突,有棱角,斗丝清晰,牙上锯齿突出,指甲印清晰,上有白色绒毛,鸣叫时,声音洪亮,厚重。通过几天的观察,我才知道,蟋蟀利用翅膀发声,在蟋蟀右边的翅膀上,有一个像锉样的短刺,左边的翅膀上,长有像刀一样的硬棘。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振动翅膀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声响。


有时也会和伙伴们斗蛐蛐玩,由于我不是高手,没有专门训练蛐蛐的技能,加上对胜负没有过多的追求,所以输赢都很正常。其过程是当两只雄性虫相遇时,先是竖翅鸣叫一番,以壮声威,然后头对头,各自张开钳子似的大口互相对咬,也用足踢,常可进退滚打3-5个回合,用不了多久,胜负已定,胜者洋洋得意、乘胜追击,每当此时,我们就赶紧用网兜将战败者脱离战场。


蛐蛐通常在20度时鸣叫得最欢,10月下旬气候转冷时即停止鸣叫。

金色的童年带给我们那么多的往事,三都岛的岁月是那样的令人难忘,少年的时光真是值得珍惜和回忆。每当在工作之余,听到树梢上的蝉鸣声,儿时的生活片断就会在脑海中浮现。夏天呈现金黄的色彩,春华秋实,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当然也深藏着许多令人追寻的秘密。

360反馈意见截图16171117105030.png (575.24 KB)

360反馈意见截图16171117105030.png

360反馈意见截图16171117216141.png (202.04 KB)

360反馈意见截图16171117216141.png

360反馈意见截图16171117317151.png (266.54 KB)

360反馈意见截图16171117317151.png

360反馈意见截图16171117327252.png (448.94 KB)

360反馈意见截图16171117327252.png

360反馈意见截图16171117337353.png (660.69 KB)

360反馈意见截图16171117337353.png

360反馈意见截图16171117438363.png (677.21 KB)

360反馈意见截图16171117438363.png

360反馈意见截图16171117498969.png (763.28 KB)

360反馈意见截图16171117498969.png

360反馈意见截图16171117529272.png (186.96 KB)

360反馈意见截图16171117529272.png

360反馈意见截图161711176010080.png (896.96 KB)

360反馈意见截图161711176010080.png

360反馈意见截图161711176510585.png (523.94 KB)

360反馈意见截图161711176510585.png

360反馈意见截图161711176910989.png (642.16 KB)

360反馈意见截图161711176910989.png

360反馈意见截图161711177011090.png (385.57 KB)

360反馈意见截图161711177011090.png

360反馈意见截图161711177111191.png (531.23 KB)

360反馈意见截图161711177111191.png

360反馈意见截图161711177711797.png (604.99 KB)

360反馈意见截图161711177711797.png

360反馈意见截图1617111795135115.png (618.41 KB)

360反馈意见截图1617111795135115.png

360反馈意见截图1617111797137117.png (472.23 KB)

360反馈意见截图1617111797137117.png

360反馈意见截图16171117106146126.png (566.35 KB)

360反馈意见截图16171117106146126.png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