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三都轶事之十五

                     滑

四十多年前的三都岛文体活动比较匮乏,不甘寂寞的军中少年自找乐趣,“发明”了许多“玩具”,滚铁环、打弹弓、遛滑车等,其中以山坡遛滑车最为惊险刺激。

滑车,顾名思义,滑动的车子。自作的滑车就是用一块60cm×40cm×3cm本板,以及一大二小三个轴承,在木板的前端掏出一个孔洞,将装有一个大轴承的操纵杆(方向盘)穿入,然后在木板的后端两侧用二个小轴承将木轴固定于轴承座上,一个自制的滑车就诞生了。平地俩人配合,一个人坐在车上,另一个人推其背,向前滑行,然后轮换。遇到下坡,借助惯性,顺势而遛,好生快活。

1号楼座落于三都岛的北山,是当时军中少年们居住的大本营,依山傍水,地形优良,难怪欧洲列强的传教士都把它当作圣洁之地。从街道的地平面算起,其“海拔”高度约为200-300公尺,住在该楼的人,要想到街上去买商品,在当时比较时髦的用语叫做“下街”。从住地出发,延着西班牙天主教堂顺坡而下,有一条宽窄不均的小路,是1 号楼下山的“阳光道”,也可以说是下山的捷径。此路有二个斜坡,第一个斜坡伴有一个右转弯,延缓坡度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简直就是一个理想的遛滑车场地。每缝星期天很多人都会带着心爱的滑车在此切磋技艺,下滑过程中其惊险程度不亚于如今冬季运动会的高山速降,让人心悸、使人陶醉。第二个斜坡倾角颇大,给人一种俯冲感,走到底后再踏上螺旋的石板路,几经绕弯,拾级而下,途径童天真家门口,形成岔路口,一条直下,路过部队卫生所门前的大水井,直通马路,到港务站的大门;另一条左拐,沿着大榕树前行,穿过300多米的小径,就离小街不远了。第二斜坡,坡度陡,没有缓冲带,危险性高,因此很少有人问津。

在遛滑车的众多选手中,不乏有几个高手,每次训练都会展示各自的绝技。有单人蹲在车上飞速下滑的;还有双人坐在加长板上遛滑车的;还有前面驾驶者坐着,后面一个人半蹲手扶着驾驶者双肩滑行的,总之,高手们不断变换花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那时候,少年们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魄,只知玩得开心,滑得尽兴。刘国爱就是其中之一,他天生胆子大,体能好,又有一股神力,手榴弹随手一扔五、六十米,跳高一跃一米五几,身体素质超群。每次遛滑车属他最积极。记得有一次,只见他坐上滑车从天主教堂门前开始下滑,熟练操纵着方向盘,逐渐加速,拐过大弯,顺利抵达缓冲地带。要知道大弯边是一个深沟,只见杂草丛生,没有任何防护,危险系数还是较高的。在经历几次热身后,有人问他敢不敢挑战第二台阶,试滑第二个斜坡,他沉思片刻,毅然接受。要知道在此之前还没有人试滑过,只见他,深吸一口气,调整位置,目视前方,随着下滑速度的加快,距离坡底的路程在逐渐缩短,旁边观战的人心都提了起来,说时迟,那时快,在距离坡底还有十几米的,他迅速向两边伸出双脚,代替刹车,人车安全抵达目的地,完成了一次“试滑状举”。有道是:“艺高人胆大,国爱风云咤,滑车下长坡,巧用脚当刹。敢当先驱靶,初犊虎不怕,一朝穿天堑,青山来应答。”

滑车虽然简单而朴实,但确给我们的少年时光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增添了不少的黄金色彩,填充了当年的业余生活。至今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国华的记忆,棒棒哒!
不能忘记三都。

TOP

返回列表